到两会上求解六大民生热点

22.01.2015  12:41

  怎样打破青海湖旅游升级的瓶颈?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该如何融合发展?如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下岗再就业人群的困难补助怎么来完善……1月21日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讨论中,教育、养老、旅游、就业、扶贫等民生热点中的“疑难杂症”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并就这些民生“疑难杂症”一一进行“问诊”,开出对症“药方”。委员们纷纷表示,参加“两会”,深感担子重、责任大,他们将充分利用提案、发言等形式,尽心履职,建言献策。
热点一
旅游:打破青海湖旅游升级瓶颈
【背景】我省辽阔的地域、特殊的地形、复杂的气候、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浓郁的宗教气息,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一个特色突出、品质高雅、潜在优势深厚、尚不为人所知的旅游资源“大省”和“富省”。
【现象】近年来,青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但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指标在国内仍处在落后位置。特别是包括青海湖在内的旅游业由于缺少投资主体,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软硬件建设整体跟不上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相关产品结构过于简单,内容单一,可游性不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的成分缺失,成为青海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诸多“瓶颈”。
【建议】民革青海省委建议:各级政府勇于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做好“政府搭台、民企唱戏”的工作;建设高原旅游房车组装生产和运营基地。建议政府通过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在青建设旅游房车装配基地,新建特色产业聚集区和生产性服务平台,为我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现代设施支撑;在环青海湖旅游圈高规格规划、建设与健康养生相关的文化、体育、卫生等配套基础设施。
热点二
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背景】2013年,西宁市共有286所幼儿园,公办幼儿园29所。省委、省政府、六一、三毛等23所幼儿园属于机关和单位内部幼儿园,完全属于教育部门主办的公办幼儿园只有6所。
【现象】近年来,随着适龄入园儿童数量的迅速上升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家长从学前教育开始就追求“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也像“小升初”一般出现了择校现象,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建议】民建青海省委建议:增加幼儿园数量。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依托,以公办园为基础,以其他各类社会力量办园为基本形式的学前教育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起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基本建设投入机制。规范收费,引导扶持。要建立对民办幼儿园收费项目审批制度,公布各种等级幼儿园的办园成本以及建议收费标准;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西宁市应根据国家文件精神,结合本市的经济、教育等状况,在具备条件下先行一步,将义务教育向前延伸至学前教育。
热点三
养老:开展医养结合模式的试点
【背景】据统计,我省2013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67.7万人,占总人口的11.7%,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省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06所(其中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7个),设置床位15896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5张。
【现象】一是供需矛盾突出,养老床位总量不足;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带有医疗保健特征的养老护理服务业的主管部门不明晰,享受不到相应的政策待遇;三是专业养老护理人员匮乏。
【建议】农工党青海省委建议:积极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融合。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办养老护理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产品;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内的医疗纳入住院医保管理体系。理顺医疗与养老服务的管理体制,使在养老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项目按住院医治对待,并纳入医疗保险管理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方便;选择条件适宜的养老机构开展试点工作。在西宁市筛选几家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开展试点工作,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不仅能得到人文关怀、文化娱乐,而且可以享受护理保健、防病养生等服务项目。
热点四
就业:完善下岗再就业人群补助
【背景】近年来,国家对不同人群的各种救助办法不断完善,使他们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对于40多岁的下岗再就业人群,由于他们的技能有限、年龄限制,要找到条件稍微好、工资不错的工种,太不容易了。目前,国家对下岗再就业人群采取职业培训、有条件的公益岗位的安排和养老、医疗保险的一定比例支持。而对于下岗后自己就业的人员,一般工资待遇低,又达不到国家的养老、医疗保险支持比例,自己在交上养老、医疗保险后已所剩无几。
【现象】以一名下岗再就业的司机为例,一个月收入1500元,自己全年交养老6252元、医疗保险2800元,全年剩8948元,月平均不到750元,还勉强生活。同时每年养老以10%的速度增长,基数在增加,而他们的收入却没有增加。国家目标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而下岗再就业人员不时面临生活困境,政府应不断完善这类人群的困难补助,让他们也能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
【建议】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建议:公共财政要建立下岗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担制度,减轻下岗职工保险费用负担;对下岗再就业人员,要求用人单位每年形成一定的增长比例,提高用人的待遇,不至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热点五
扶贫:让扶贫制度设计更加精准
【背景】我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二五”以来,全省落实财政扶贫资金60.6亿元,年均增幅15%以上,1135个贫困村、22.92万贫困户、95.99万贫困人口受益,贫困地区面貌焕然一新,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3年全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总投资达16.9亿元,为历年来最多的一年,经过一年各种产业项目的落实,全省减少贫困人口21.3万人。
【现象】目前,我省的贫困人口数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而不是各县对贫困人口的具体统计。由于我省许多贫困地区的贫困特点不同于国家的总体状况,这个数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同时,扶贫质量和效率不高,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建议】农工党青海省委建议:精确统计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实现精准帮扶。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基层政府部门要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出发,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并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探索和创新扶贫机制。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严格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扶贫工作管理权限。
热点六
住房:成立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
【背景】我省从2008年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千方百计筹措地方配套资金,直接增加投资300多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社会公认、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累计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43万套,基本建成34万套,分配入住21万套,惠及住房困难群众近60万。
【现象】目前,全省市州县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工作人员管理此项工作,特别是基层市县和乡镇的管理人员临时抽调,有的只有1人,难以担负起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由于受机构、人员等因素制约,导致在准入管理、租售管理、租赁补贴发放、退出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存在难度和问题,整体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收集审核难、公平分配难、社区综合管理难、动态管理退出执行难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影响了工程的交付使用和效益发挥。
【建议】民革青海省委建议:建立隶属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管理机构,市州县区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保障房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