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关政策吹风会文字实录
2015年11月16日 来源: 信息中心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讨论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媒体也有不少报道。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三个文件的情况,今天我们请来了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先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和解读这三个文件,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先生,卫生计生委家庭司司长王海东先生。下面先请林主任发言。
林念修: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上午的例行吹风会。本周三,也就是11月11号,国务院第111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我以为,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应该说是恰逢其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是推动经济提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实现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同时,应该说也是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所以,我们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消费、培育新供给、新动力,既关系当前,也影响长远。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林念修:
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我国发展服务业潜力大,要围绕企业和群众需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他指出,要适应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因势利导、改善供给,把广大群众的消费热情和潜力调动起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国务院其他领导都分别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精神,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分析制约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和扩大消费的一些主要矛盾,认真研究如何扩大生活服务消费,更好地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型经济发展的新供给、新动力,围绕这些方面的问题,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起草了这两份文件,就是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和新消费、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
林念修: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分别就这两个文件的基本内容向各位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首先,生活性服务业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是我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第一个系统性的政策文件,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规模、品质和效益的总体部署。所以,生活性服务业指导意见是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一个顶层设计,与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文)是姊妹篇,一方面是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是生活性服务业,这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顶层设计。《指导意见》主要考虑是顺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热切期待,坚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与扩大生活服务消费并重,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要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为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林念修:
这个文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这一部分,阐述了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总体思路。一条主线、两个并重、三大导向、四大目标、五项原则。
一条主线。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作为主线。这条主线贯穿了整个指导意见文件的始终,并以此来谋划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举措。
两个并重。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与扩大生活服务消费并重。一方面,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生活服务性消费。
三大导向。针对我国生活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和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的三大发展导向。
四大目标。一是生活性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地培育增长。二是生活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增强。三是以城带乡和城乡互动发展机制日益完善,区域结构更加均衡,消费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四是消费环境明显改善,质量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职业化程度显著加快,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牌双提升,国内顾客和国外顾客双满意。这是我们追求的四大目标。
五项原则。一是坚持消费引领、强化市场主导。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发展。三是坚持创新供给,推动新型消费。四是坚持质量为本,提升品质水平。五是坚持绿色发展,转变消费方式。这是第一部分的大致内容。
林念修:
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我们说,生活性服务领域宽、涉及面广,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这个文件主要选择了贴近百姓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十个领域作为重点。这十个领域包括居民和家庭、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这10个领域都明确了主要发展任务。这里要说明一点,因为生活性服务领域很宽,远不只这10个领域,这个文件强调重视和加强对其他领域的引导和支持来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第三部分是政策措施。围绕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和保障居民放心消费,这个文件从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大财税金融价格土地价格政策引导支持、推动职业化发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等7个方面提出了65条具体的政策措施。这就是生活性服务业指导文件的一些基本内容,给各位作一个简报。
林念修: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从构建消费升级、有效投资、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系统阐述了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新动力的总体思路。概括来说,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新活力,以消费环境的改善来释放新空间,以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推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同时,文件还明确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基本遵循,一是坚持消费引领,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三是坚持市场主导,以公平竞争激发社会活力。四是坚持制度保障,以体制创新来培植需求动力。
《指导意见》按照符合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方向,拓展增长空间这个思路,提出了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提升型消费等六大领域,涉及到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消费,既可以弥补传统消费增长空间收窄的缺口,同时又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创新驱动的基础能力。为确保以新消费引领形成新供给新动力落到实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全面完善优化消费环境,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优化政策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20多项具体措施。在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林念修:
下一步,等这两个文件正式发布以后,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安排,围绕着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发挥新消费新引领主要作用,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就简要的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的提问。谢谢。
胡凯红:
谢谢林主任,下面请王主任介绍情况。
王培安: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12亿,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面对这么一个人口现象,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抓紧应对。第二,也用不着过度忧虑。第三,要做好医养结合工作。
为什么说不用过度忧虑呢?因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的老龄人口仍然是年轻老人占多数,多数老年人身体比较健康,生活可以自理,这正是我们做好各种应对老龄化准备工作的机遇期和窗口期。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委与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老年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下面,我就《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介绍有关情况。
王培安:
一、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5.5%。其中,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患有慢性病,有近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
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医养结合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地区经验表明,推进医养结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盘活现有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能够提高养老院入住率,减轻医院病床压力,降低医保负担。医养结合既是知识密集型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拉动护理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王培安:
二、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关键是合。考虑到在促进养老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政策基础,此《意见》直接针对促进医养结合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实现路径和任务措施。
(一)明确了推进医养结合的基本原则。推进医养结合,要坚持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和活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效率。
(二)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
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形成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都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王培安:
(三)部署了推进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二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及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等,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三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四是优化政策环境,缩短审批时限,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五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提高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
(四)完善了推进医养结合的保障措施。对于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信息支撑。
三、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意见》印发后,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领导,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各方资源,认真完成《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结合正在制定的《健康老龄化“十三五”专项规划》,建立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促进医养结合工作加快取得进展和成效。
胡凯红:
谢谢王主任,下面开始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请问有哪些具体政策利好和配套措施。生活性服务业是市场化程度特别高的一个产业,怎么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另外,之前我们更多提扩大内需,现在提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是体现了一个怎样的思路转变?请问发改委的领导。
林念修:
您提了三个问题,我一个个回答。关于你刚才提到的推动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发展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起草这个文件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家反映最集中、也是最强烈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是现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普遍比较粗放,质量水平不高,个性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来转变。所以指导意见就围绕这一点作了部署和安排。首先,在《指导意见》中强调创新发展理念。因为我们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一个集中体现,理念转变了,各项任务才有基础,政策措施才能落实到位。围绕这一点,指导意见提出“四个注重”:注重大力倡导崇尚绿色环保、讲究质量品质、重视文化内涵的生活消费理念;二是要注重坚持质量为本、提升品质水平的发展原则。我们发展一定要以质量为本、要提升品质和水平;三是注重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四是注重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性、传统性、物质性向发展型、现代型和服务型转变。所以,首先要把理念变过来。
其次,精细和高品质要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着需求这个中心,适应需求、创造需求。所以,在文件里针对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需要的普遍关注和迫切期待,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生活性服务业三个发展导向:第一个发展导向是增加服务有效供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根据收入水平、人口的结构和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来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增加短缺服务、开发新型服务。第二个发展导向是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强调深度开发人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生活服务,满足大众的新需求,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新需要、开发服务消费的新渠道、推动新消费的兴起。第三个发展导向是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这次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要营造全社会重视服务质量的良好氛围,打造中国服务的品牌,鼓励企业将服务质量作为立业之本,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同时我们强调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完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和顾客满意的测评体系。
林念修:
第三,我们在十个重点领域中,根据每个领域的实际,针对性提出了精细和高品质的具体要求。比如在居民和家庭服务领域,文件提出要引导家庭服务企业多渠道、多业态的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服务,要创建一批知名的家庭服务品牌。再比如说,在健康服务领域提出积极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在养老服务领域提出要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适合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又比如在旅游服务领域,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等等。在这十个领域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另外,在《指导意见》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中,也有一些体现,比如强调,要加强对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一些基础设施保障,来提升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互联互通水平,以健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来支撑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品质提高。
林念修:
刚才您提到怎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生活性服务业涵盖领域很广,十个重点领域都是市场化领域很高、竞争很充分的领域,确实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来处理?我觉得一条根本的准则,就是要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具体到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首先强化市场主导。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政府也要更好的发挥作用,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哪里?我想主要应该在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的方面更加作为,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发挥好七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优化发展环境。要做好三个“进一步”,第一个进一步,是理清并废除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比如我们有些领域和行业存在着地方保护、行业壁垒、行业垄断,这些都要打破和清理。第二个进一步,是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生活性服务业。除了政府投资以外,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三个进一步,是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项目,提高审批效率,政府着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林念修:
二是改善消费环境。这里有三个方面工作:抓好诚信建设、抓好监督检查、抓好严格执法。诚信建设,就是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要实行联合惩戒,逐步以诚信为核心的生活性服务业监管制度。监督检查,就是要完善日用消费品等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担保、损害赔偿、风险监控、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等制度。严格执法,就是要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居民消费领域的乱涨价、乱收费、价格欺诈、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里也包括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和提升水平三部分内容。我们说加大投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比如PPP,推出很多生活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领域。补齐短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城市老旧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二是尽快补齐农村生活服务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提升水平,就是要瞄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新要求,前瞻性的谋划布局建设生活服务基础设施,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互联互通水平。
四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重点提升质量保障水平、健全标准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强化服务质量分级管理,加强认证认可体系建设,规范集贸市场、餐饮场所、商品超市等领域的计量行为,实施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家政、养老、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关键标准制定,完善居住小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标准,为生活性服务业相关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依据。
林念修:
五是推动职业化发展。这里特别强调职业化发展,就是要做好一个规划和三项鼓励。一个规划,就是要生活性服务业各行业的主管部门特别是我们说到的这十个领域的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加快制定相应领域的职业化发展规划,来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三鼓励,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家庭、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的相关专业,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鼓励依托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三是鼓励和规范家庭服务企业以员工制的方式来提升管理和服务,是提供生活性服务的都是员工制,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
六是加强政策引导支持。这里有四个方面,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实施推进营改增改革,研究将商务业试点的生活性服务行业纳入改革范围。生活性服务行业全部实行营改增,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运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市场化融资手段,来支持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在金融政策方面,我们支持符合条件的生活性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包括发行债券,鼓励商业银行专业化开展多种方式的金融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展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土地政策方面,我们提出各地要将生活性服务业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予以优先安排,要继续加大养老、健康、家庭等生活服务业用地政策的落实力度。在价格政策方面,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健全生活性服务价格的机制。比如现在实行的峰谷电价,对商业和仓储这些行业不太适合,这些行业晚上是不经营的,怎么办?我们要尽快研究实行商业平均电价,由服务企业自行选择执行,同时提出尽快研究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餐饮等行业刷卡手续费支出,这对消费非常重要。
七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要完善生活性服务业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启动服务业质量管理立法研究,要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抓紧研究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包括十个重点领域统计分类,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
这七个方面应该是政府一个着力发力的方面。
林念修:
另外刚才讲到引领,这个引领确实很重要。我们说,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这两个方面强调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沿着消费升级的需求来促进产业发展、产品升级。所以,引领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引领带动有效供给扩大。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对消费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加安全实用、更加舒适美观、更加有品位格调的品牌商品消费潜力非常巨大。但是这类消费升级涉及到产品的门类很多,市场空间又非常大。现在确实有一个问题,国内市场低技术含量、低品质产品服务绝对过剩,与大量现实需求无法满足,大量产品服务相对短缺并存,一方面低水平的、低端的过剩,另一方面一些高水平、高端的我们还供给不足,这两个是并存的。指导意见围绕这两个问题,提升积极围绕消费升级的需求,多渠道扩大有效供给。
二是引领带动制度创新。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受到一些体制机制的制约,部分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还难以充分发展和有效竞争,比如说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领域,对社会资本的进入还存在一些限制,有一些壁垒。同时,生物医药等新技术、3D打印等个性化的生产方式,包括智能微电网等一些新基础设施,互联网+等一些分享经济模式,现在也在不断的涌现,还存在一些制度真空,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适应新消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制度建设。在《指导意见》里,对这方面也提出要加快破除阻碍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内在活力。
林念修:
三是引领带动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环境也必须同步改善。我国标准制定能力建设不足,导致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标准建设确实比较滞后,消费者权限难以有效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品牌的建设也是滞后的。特别是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突出。目前统计,在全球世界品牌500强中我们只有29个内地品牌,这与我们的制造能力、规模是严重不匹配的,包括行业自律不强、部分企业诚信缺失。所以围绕这些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良好消费环境,这个也很重要。
四是引领发展政策系统优化。我们现在确实有一部分新消费严重依赖于境外提供,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很多游客到境外去购物,境外消费额达到1万亿,同时还有一部分消费存在潜在需求。从这两方面来看,新消费催生的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的投资增长,都面临一些现实约束。《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这方面文件也有很多规定。
这是我简要的回答你的几个问题。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卫生计生委的王主任,现在提到老龄化,最近健康老龄化的概念比较火,有些学者认为健康老龄化成为世界共识,您认为健康老龄化的定义是什么,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针对健康老龄化最近开展了一些什么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和部署?
王培安:
谢谢,首先你问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问题。健康老龄化是指持续性地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和能力,增进老年人的生活福祉。这里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也就是发挥全部体力和脑力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比如,即使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不佳,但如果能够得到药物、辅助器材(如拐杖、轮椅、助力车)或者住所附近便利的交通设施,他们仍然能够参与很多社会活动。因此,健康老龄化并非仅取决于老年人自身,而是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支持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对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做出了明确部署。
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农合、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惠及亿万老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普遍开展,老年人的医疗负担逐步减轻。二是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综合医改过程中,统筹考虑老年人就医的特殊困难和需求,为其提供便利优先服务,医疗机构不断发展,为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三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延伸至社区、家庭,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并根据结果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重点做好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综合干预和防治工作,使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素养日益增强。四是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稳步推进,统筹各方资源,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王培安: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的“总量大、速度快、高龄化、不均衡、未富先老”等特点,系统分析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带来的老年健康领域面临的需求和挑战,重点关注存在健康问题、患有慢性病以及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的健康需求,“十三五”期间,将加强和完善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宣传倡导、预防保健、医疗救治与康复护理等方面重点工作,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实现到2020年人人(包括老年人在内)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奠定基础。
路透社记者:
我想问林念修主任。周三出来的政策也说到要扩大日用消费产品进口,要鼓励境内免税店,可是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不知道要通过什么措施达到这个目标,你们会对日用消费产品减税还是建立一些新的自由贸易区,还是通过什么措施达到扩大消费进口的目标?
林念修: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请徐林同志先做一个回答。
徐林:
因为这些年来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到国外去购物,所以在机场、入境口岸经常能够看到中国游客大包、小包,装满了在国外采购的消费品回来,而且有些中国消费者在国外排队,特别是在机场办免税手续都排很长的队。这里面反映了中国的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地上升,这种上升当然有很多原因。因为我们在也提到追求品质消费,大家可能觉得国外生产的产品品质是不是更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想,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可以进一步畅通进口的渠道,同时通过增设一些免税店,使得中国消费者包括国际消费者,在中国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从海外进口的产品。这种进口的扩大,也符合最近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里提出的优进优出的战略,我们多进口一些优质的消费品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这些政策举措随着文件的出台,会进一步落实。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王主任,关于医保报销的问题,有很多的医疗养老机构反映,现在引入医疗的服务比较难的问题是在于他们没有医保报销资质,导致很多老年人为了医保报销还必须去医院住,来保证自己在医院护理康复的费用可以报销。下一步医养结合的工作有没有考虑把医保也做一些政策的设计?谢谢。
王培安:
谢谢你的提问,《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于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意见》中也明确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一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延伸至社区家庭,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二是要提供定期的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四是要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的范围。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请问王主任,最近大家非常关注放开二孩,大家都在说现在计划生育法正在修订,能不能向我们通报一下计划生育法修订现在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已经完成了草案。大家都非常关心能不能赶上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的最后一次审议,明年的1月1号能不能落地。谢谢。
王培安: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是很多群众、很多家庭关心的问题。实际上修法的问题我们早就做准备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指示和批示精神,我委组织了专门的专家团队和专门的研究小组,有7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就是修法的小组。应该说修法的小组从今年3月份就正式进入工作状态,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提出了修订的方案。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法工委和教科文委也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在工作层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协商,修法的方案正在按程序进行。我们的想法和你刚才提出的期盼是一致的,正在抓紧推动相关工作。谢谢。
胡凯红:
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