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三区”建设 走基层看发展·玉树篇
临近五月的玉树草原,阳光柔和而热烈,融合雪山特有的清凉,令人心旷神怡。
登顶当代山,站在古朴的观景台上俯瞰玉树新城,映入眼帘的是“四横十五纵”骨架道路上奔驰的车流,感受到的是飘荡在每一寸空气里浓郁的康巴民族风……
玉树,这座三江源腹地的新型中心城市,历经震后的涅槃重生,如今在雪域高原的天空下,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多姿美丽,正在跃升为康巴地区商贸中心、旅游中心、信息物流中心、康巴文化传播中心、产业创新开发中心,发挥江源之地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
漫步结古街头,随处可见蜿蜒迤逦的藏式建筑,庄严静穆的格萨尔王青铜像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在流转的白云映衬下,有一种无言的永恒质感。这里汇集着标志的青海蓝、青海绿以及青海博大精深的藏族民俗风情。
环拥“黄金”生态资源,如何有效保护利用?
随着灾后重建圆满收官,玉树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康巴中心城镇,按照“把玉树州府所在地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地区”功能定位,在不断行动。
“玉树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州,但过去旅游市场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参与性弱,虽有世界级的资源,却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和产品,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马铁峰说。
站在新的发展平台上,立足本身,以民为本,玉树在文化旅游发展上开启新探索。
精彩线路是最靓的名片——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省内首选的高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在生态、信仰、户外、探寻四大板块构架下,玉树推出自驾之旅、高原户外之旅、源头科考探险之旅、康巴民俗体验之旅等特色性强且专业度高的精品线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筹建州属航空公司,玉树“半小时旅游圈”渐行渐近,到天边的玉树旅游将会游得更方便、玩得更尽兴。
新潮的业态是最好的形象——重建打破了原有的落后布局,促成了新型发展市场,让旅游发展有了新平台。都说文化是魂、旅游是体,那么康巴风情客栈一条街、歌舞演艺一条街、特色饮食一条街、巴塘国家级湿地公园、冰雪欢乐谷这样的主题街区和项目,就是“行走的玉树风情”。旅游新业态的出现,让玉树的色彩不再单调,“醉”在玉树不再稀奇。
传承的精粹是最美的语言——唐蕃古道上最浓重的一笔,其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可想而知。嘛呢石刻、唐卡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为玉树的“精华”。依托精品线路和旅游新业态的基础,通过“非遗”进景区,可以让游客在体验中触摸到历史的厚重。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市政建设,即将华丽亮相的“藏文化特色风情城镇”,让我们的每一步伐、每一呼吸都置身康巴文化的魅力氛围,流连忘返。
这里还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核心区,在探索绿色GDP发展的路子上,新玉树一路走来,坚持用绿色感恩,用生态报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精心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玉树市绿化面积由震前的178公顷增加到432公顷,为这座藏区腹地新兴城市增绿添美。据了解,玉树市今年将以城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为主,继续深入推进园林绿化工程,总投资2.7亿元的南北山造林绿化和灌溉项目已经启动,全市造林绿化面积超过1万亩,在生态保护与建设大格局中争取更大的地位和分量的同时,将提升整个玉树的城市品位。
走进代格村桑塔家的新居,院内早已种上了云杉、柏树等树种,屋内陈设摆放整齐,靠阳的一面还养了一些花,新居里弥漫着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味道。桑塔说:“树多了,花多了,家里就有绿意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到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爱护树木,保护绿地,注重生态环境的意识已然在玉树人的心中扎下根,人们在高原绿色“氧吧”里幸福快乐的生活。也许谁都不会相信这样的情景会出现在玉树,也不会相信在玉树也能享受到如此的生活。然而结古大道绿树成荫、街心公园郁郁葱葱,俯瞰玉树到处绿意盎然高原氧吧式的绿色空间,这何尝不是这座美丽新城带给群众的最大惠利呢?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问题。提升牧民群众最大“获得感”,打造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玉树站位高远不甘落后。
“住着像画一样的新房子,过着城里人的生活,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多亏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无私奉献。”这便是生活在新玉树的广大群众的心声。“跨越20年”的重建效应一步步放大放强,“玉树精神”的印记越来越深刻,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高原新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谁不说我们玉树好”!在这片雪域高原,一处处敞亮的藏式新居熠熠生光,一条条硬化路四通八达,一家家沿街的店铺门类齐全,一张张面孔上写着幸福的笑容,感恩大道上“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字幅道出了藏家人所有的心声心愿,从每一位牧民群众自信的目光中,我们分明看到那是一种渗透在骨子里的骄傲与自豪。
感恩奋进,三江源高地的新玉树,一直在行动!(洪玉杰 张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