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创新工作室:小舞台演绎大精彩

25.11.2015  09:43

  说起行业先进、劳动模范,人们往往会觉得和自己有一定的距离,即便是身边的同事,由于朝夕相处,也常常让人忽略了他们的闪光之处。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打造更多的工人技术明星、技术状元和创新能手,并通过他们凝聚职工“粉丝”,服务企业发展,是实现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活绝技在最大限度上的传承和推广,更是放大先进典型“正能量”的好方法——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知名劳模命名并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开展技术创新的组织。劳模创新不但为劳模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提供了场所和条件,也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青海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焕发创新热情、奉献创新智慧、激发创新活力,涌现出以杨永磊、王锡军、钱建华、范广勤、陈富圈等劳模为引领的一批创新工作室。

  是典型,更是一面旗帜

  近日,记者来到设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范广勤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是以青海省劳模、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公司优秀班组长及青海省电力公司技术专家,西宁公司检修分公司电气试验班长范广勤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走进工作室,仿佛走进一个小型博物馆,这里记载着在范广勤的带领下,由37名创新能力强、甘于奉献,在科技攻关、生产管理、文化创新等方面有专长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的成长历程和精彩故事。

  在工作室的“历史厅”,记者看到一张张职工生活照,工作照,一张张奖状和一面面锦旗整洁地挂在墙上……范广勤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把人才战略放在首位。工作室为团队成员个人制定年度成长计划、三年成长规划书,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示范授业、技术培训、管理创新、业务交流、导师带徒等活动,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并积极向劳模先进标杆看齐。

  几年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QC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创新学习手段的广泛应用,极大激活了员工的创新潜能。工作室创新性推出“技术培训链锁工作法”,突出传帮带,带团队、带青年、带成果,使得团队人才当量由1.06提升到1.14。工作室积极组织开展新技术、新设备交流,3年来共开展技术交流活动65次,有效提升了团队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工作室还定期开展技术大讲堂活动。即根据事先确定的课题,每个人都准备讲课内容,采用抽签方式,由抽中者给大家授课,讲解的不全面的内容,其他成员进行补充,直到全部理解掌握为止,将“人人当能手、个个做专家”真正落到了实处。

  徒弟李超说起师父的点滴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在劳模班组我感受到范师父给予的各种‘逼迫’。逼着我演讲,逼着我创新,逼着我学习,甚至逼着我长胖。从工作到生活,从行为到心态,全方位的逼迫,不留死角。这种‘逼迫’为我指明了方向……”

  如今的“范广勤劳模工作室”代表的不仅是精湛技术、创新精品、应用成果,更是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高原劳模形象缩影。他们凭借扎实的班组基础管理、过硬的专业技术、肯吃苦勤钻研的工作态度,先后让电气试验班获得省电力公司“标准化建设、精益化管理”示范班组、国网公司先进班组、国网公司工人先锋号、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几年来,获得职工技术创新成果37项、国家专利项目6项,QC成果8项。

  是创新,更是一种引领

  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团队。一个不大的独立房间,悬挂着工作室简介、劳模介绍、团队成员、风采展示、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成果展示、本年度创新思路和计划、本年度研发项目、特色管理方法做法等内容的大图版;一张会议长桌,简单质朴,一张张荣誉奖状则挂在两面的墙上……这就是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建于2012年8月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有专业技术人员17人,其中,全国劳模、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3人。获得省部级劳模3人,公司级劳模14人,科技明星5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4人,铝电解高级技师2人,助理工程师3人。他们主要从事铝电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与创新工作。定期不定期持续开展各类技术创新及生产技术难题攻关活动,促进了所在单位技术经济指标持续优化和节能降耗工作全面提升。

  近年来,工作室以创新为核心,以项目课题研究与应用为载体,建立健全了完整的管理和工作制度、规划目标,制度上墙,定期组织活动,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法、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技能的创新。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本质脱困攻艰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生产技术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创新工作室成员采取集中讨论、分头采样、总结研讨和汇总成果为创新活动的基本步骤,通过“组建项目小组,诊断分析,制定改善计划,实施改善跟踪,效果评估及固化推广”等流程,进行项目改善活动。

  在团队核心人员田元欢的带领和影响下,一大批青年技术能手脱颖而出。组织实施、设计创新发明应用的授权专利12项。2013年现代化管理成果《一槽一策分类管理在铝电解生产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现代化管理成果评审中获得三等奖。现代化管理成果《趋势动态管理在企业节能降耗中的应用》项目,获第三届青海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五小活动成果获奖300多项。QC活动成果、质量信得过班组成果分别获奖省优、行优和国优。这些QC活动成果、发明专利、创新管理成果均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2012年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解生产技术难题,促项目改善”为主题的“五个一”创新活动,2012年开展项目2个,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开展项目4个。几年来,分别创造经济效益116万元、366万元、505万元。其中2014年度在劳模团队成员带动及督导下,分厂通过开展新模式修旧利废工作,节约费用达到260多万元。劳模创新工作室核心团队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一线班组员工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为生产稳定、指标优化、节能降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是标杆,更是一种传承

  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水平,决定创建工作的生命和活力,使劳模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培育人才的“孵化器”、社会文明的“正能量”。

  近年来,我省工会组织积极探索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有效途径,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2014年,全省34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训各类职工5000多人(次),帮助100多职工提升了技术等级,技术创新攻关难题324项,获得发明专利71项,取得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把劳模精神、劳模作用与推动员工创业创新、成长成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发散开来,榜样的力量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范广勤劳模创新工作室同样也有一批年轻人崭露头角,成为业务和技术骨干。这种“链式反应”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为创新的嫩芽打开了成长的平台。从尽己之力(靠几个骨干努力)到尽人之力(靠整个团队合力)再到尽人之智(靠内外部资源整合的合力),已经在劳模、专家手把手的带动下,成长为一种力量。

  通过劳模言传身教,引导职工创业创新,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凝聚员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的重要平台。劳模,不仅是一座丰碑,更是一种传承。让劳模精神如大树一般屹立彼岸,托举起薪火相传的力量,这正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相信,在劳模光辉的映衬下,将折射出更多新锐的光芒,影响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创业创新,传承劳模精神,凝聚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