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简政放权 勇于自我革命——青海商事制度改革亮点纷呈(上)
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31项、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157项,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停收企业登记费、公告费、年检费和验资报告,实现企业登记“零成本”;
新设企业从提交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每月的行政许可办件量在省政府行政服务中心46个办事窗口位居第一;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起步晚、基础弱的情况下,启动仪式比国务院规定的时间节点提前实施;
……
自2014年3月商事制度全面推进改革以来,我省工商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改革统揽全局,不断更新观念,主动简政放权,勇于自我革命,充分发挥“先手棋‘和突破口的作用,改革亮点纷呈,频频出彩。
为什么要进行商事制度改革?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王定邦这样解释:“改革,就是要面对现实,针对突出问题,切实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束缚。政府部门针对市场主体的大量行政审批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从市场主体的创立到生产经营都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大量行政审批,上百个图章,繁琐的审批许可,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就是针对这些不合理的管理模式,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从百姓投资兴业这第一道门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通过工商系统的自我革命,主动放权,带动相关部门审批制度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好平台。"
我省的商事制度改革,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搭台唱戏,鸣锣开道的。
去年3月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省委、省政府针对青海经济总量小、市场主体少的基本省情,提出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健康运行"的总体思路,先后出台《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工商登记制度促进全省市场主体发展的意见》、《青海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青海省企业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为改革的健康运行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为使改革工作衔接有序,平稳过渡,省工商局在积极履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职责的同时,紧紧围绕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积极建议清理、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抓紧清理公布工商登记前置和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统一审批事项登记条件,规范工商登记流程,较好地完成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31项、后置审批事项157项的疏理、建议和公开工作。
通过一系列改革,一方面,将更多的权利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助推相关职能部门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先审批后工商登记转变为先工商登记后审批,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由重申请材料审查转变为重经营能力审查,由事前监管逐步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政府工作重点也切实转到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另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了市场主体持续快速放量增长的新常态。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25万户,注册资本6229.73亿元,同比增长21.7%和48.4%。企业56212户,注册资本5772.53亿元,同比增长32%和46.3%。农民专业合作社11959户,出资总额285.67亿元。同比增长25%和94.2%。今年1-10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53075万户,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
为使改革进一步深入,9月29日我省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使企业注册流程进一步简化,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截至11月6日,共有3877户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了"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实现了良好开局。该局有关人士介绍说,过去企业在办理"三证"时需要跑工商、质监、税务等三部门,光材料就要准备不少,现在通过"一窗受理、一表填报、信息共享、档案互认、一照一码"模式,将分别申请、分别核发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个证照,改为一次申请、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既充分实现了简政放权、便利准入的改革目标,又极大地推进了市场准入的便利化,达到了市场主体和政府职能部门"双减负"的目标。
青海聚光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陈涛在取得营业执照后,激动地说:"太方便了,太迅速了,太高兴了。我们企业的申请材料刚提交一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而且还不需要跑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真是省了好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