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县:化隆县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情况
农民田间学校是开展农技推广、农民培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是一种将田间和课堂相结合、试验和示范相结合、观摩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演示与启发相结合的一种推广方法,非常适合对文化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的农民进行培训。为全面准确的掌握化隆县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条件,了解全县农民的培训需求,及时解决开办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开展化隆县的农民田间学校,使其发挥在农民培训中的独特作用,化隆县农业和科技局及时开展了农民田间学校开办情况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牧业发展现状。化隆县地处青海省东部,祁连山系拉脊山脉东段南侧的黄河北部的丘陵地带,东与民和相邻,东南和南与循化、尖扎隔河相望,西与贵德、湟中接壤,西北和北与平安、乐都相邻。东西长95.8公里,南北宽48.5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1个乡2个管委会共362个行政村,总人口27.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34万人,农业劳动力12.9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3.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2.27亩。2011年全县各类作物播种面积5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7.1万亩(小麦8.9万亩,其中冬小麦4.8万亩、青稞5万亩、马铃薯8.16万亩、豌豆5万亩);油料作物25.7万亩(油菜24.5万亩,胡麻1.2万亩);蔬菜0.47万亩;西瓜0.24万亩;其它0.39万亩。马铃薯、油菜、豌豆、蔬菜、核桃等特色农作物面积达到46.7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6.6 %。全县粮油总产量达9724.3万公斤,其中粮食总产量达7089.8万公斤,油料总产量达2634.5 万公斤,蔬菜总产量3267.2 万公斤。种植业产值达4.62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1.3%。畜牧业立足化隆实际,大力发展以牛羊繁育为主的规模养殖业,鼓励以土地流转形式建设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截止目前,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438 户,全县肉产量达到11258吨,奶产量5057吨,蛋产量277吨。畜牧业产值达2.58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4.2 %。2013年末全县农业总产值达75438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达到46214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58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4376元。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化隆县境内黄河干流李家峡、公伯峡等大中型梯级电站的11.0万亩水域面积,发展高原冷水鱼养殖,截止2013年末,全县网箱养殖专业合作社达 8个,共投放网箱442个,面积达 15912平方米,深水抗风浪网箱14口、面积6552平方米,主要进行虹鳟、金樽等冷水鱼类的养殖,渔业总产值246万元,且养殖规模和面积逐年增加,水产养殖成为化隆县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点。
(二)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全县27.96万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23.34万人,农村劳动力11.8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6.1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为5.7万人。农业从业人员中按性别分,女性占54%,男性占46%;按文化程度分,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占13%,小学文化占41%,初中文化占4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从年龄分,60岁以上占42%,50-60岁占32%,40-50岁占15%,40岁以下占11%。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是化隆县农业从业人员较突出问题。
二、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情况
(一)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情况
由于化隆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等原因,化隆县的农民田间学校至今没有开展起来,培训农民主要以阳光工程培训、各项农业项目培训等为主。
(二)农民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1、种植业方面:化隆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53.9万亩,从事种植业的农户达3.15万户,农业从业人员达5.7万人。从调查来看,种植业方面亟待培训的专业主要有蔬菜栽培技术(含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果树栽培及果园管理技术、特色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如:全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等)等方面的需求较大。
2、养殖业方面:家畜禽养殖业是化隆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末畜牧业总产值达2.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2%,因此,发展家畜禽养殖业对加快化隆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调查来看,家畜禽养殖业方面亟待培训的专业主要有牛羊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饲草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草原管护知识、草原防鼠技术牛羊猪常见疫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等专业的培训需求较大。
3、涉农企业方面:从调查来看,该方面亟待培训的专业主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涉农企业法律法规知识、农产品储藏与加工技术等专业的培训需求较大。
4、农机推广方面:从调查来看,该方面亟待培训的专业主要有农机操作与维修、农业机械保养等专业的培训需求较大。
三、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民田间学校刚刚成立不久,没有专门从事农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学校教师大多数是从本系统各技术推广部门抽调的技术骨干,他们虽然有丰富的基层推广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但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师培训,因此,不能完全胜任农民田间学校的讲课要求。
(二)基础设施落后
化隆校虽然有培训室一处,可以进行简单的培训工作,但教学所需的实验室、试验场、学员宿舍等基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开展农民田间学校的要求。
(三)资金缺乏
化隆县是国定的贫困县之一,县财政没有多余资金来扶持我校建设教学所需的实验室、试验场、学员宿舍等基础设施,给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带来了很大困难。
(四)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培训难度大
化隆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较差,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高中生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十分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偏大。目前,真正掌握一定专业劳动技能的劳动力比例还是较低。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议上级部门每年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到省内外进行知识更新,使他们加快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并及时将这些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学员,有针对性的解决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
(二)加强省财政扶持力度。于化隆县财政较为困难,无力扶持县农广校进行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建议省财政加大对化隆县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建成我校的教学楼、试验场等基础设施,为今后开展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项目构建良好的培训环境。
(三)鉴于化隆县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建议上级业务部门在设置培训项目时,多征求基层培训部门的意见建议,尽量设置适合本地区的培训项目,培训方法和培训时间应因地制宜,增加学员在农时活动中开展实习操作,提高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