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结束设县历史数说北京区县沿革

28.12.2015  09:26

  2015岁尾,最后两个县挂牌改区,北京市结束了设县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区设屡次变化——

  北京区县沿革

新中国成立时北平城区图

  北平内城划为七个区,外城五个区

2010年后北京中心城区图

  2010年7月1日,原东城区与原崇文区合并为东城区,原西城区与原宣武区合并为西城区

  12月26日,密云区、延庆区正式挂牌,北京市由14个区、2个县的行政区划格局,变为下辖16个区。从此,北京结束设县历史,实现完全城区化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行政建制屡有变化,区设既有缩并,亦有外扩。区制的变化,反映出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水平与功能定位的演进。

  

  区制缩并,城区集中管理

  从1949年1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到1952年的四年间,北京的区数从32个缩减为13个,形成七城区六郊区的格局。

  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当时的北平城区,面积不足百平方公里,却如棋盘格般划为12个区,前三门以北称内七区、以南称外五区。

  这种小而密的棋盘格局,是从清末至民国沿袭下来的区划方法。清光绪年间发生“庚子之变”,清廷逃遁西安,京城内外一片混乱。京内绅商为维护自身利益分路段自设公所,“雇觅巡捕,协缉盗贼”。而后设立了工巡局,分区管理京城地方司法、内务、公安,从八旗协防改为警务设区巡查防治,由此产生了“”的划分。

  城区外围,还分布着8个郊区,大体相当于如今朝阳、海淀、丰台的大部分地区。1948年解放军进入北平郊区时,还曾划定东至通州,西至门头沟,南至黄村,西南至长辛店,北至沙河,共12个军事管制区,与接管的20个区共同构成32个区的格局。

  不过,清末至民国,北平所划的区实为警政性质,尚不属正式行政建制。解放后,才正式转化为行政区。

  刚刚解放的北平城,大量特务、惯匪在城内流窜,社会秩序亟待恢复。区辖面积过小,机构多,权力分散的弊端更加凸显。

  由于进城干部有限,庞大的行政机构也造成区政府干部严重不足。当时的一期民政工作月报显示,第八区1949年4月曾反映,“区干部编制应该四十余人,只有21人,因此工作只能是水来土掩式的被动应付。群众路线自然也走不好,甚至根本谈不上,成了坐办公室的状态。”干部不足,精简机构需要立刻列上日程。

  1950年,北京内城的七个区合并为五个区,外城五个区合并为四个区。这不光给庞大的行政机构清体瘦身,还让京城琐碎的棋盘版图变得疏爽明朗。

  经过合并,过去距离较近的小区被合二为一,主要街道两侧由一个区统一管理,对比1950年和1949年1月的北京地图,一条马路分两区而治的情况少了。过去的安定门大街以东是内三区,以西为内五区,合并后统归第三区;过去前门大街以东是外一区,以西是外二区,合并后成为第六区……合并后,不再分内城外城,统一按照第一区至第九区命名。

  到了1952年,区划再次整合,缩减为13个。过去以数字命名的北京各区,终于都有了各自的名字:围绕紫禁城,第一区改称东单区, 第二区为西单区,接着是西四区、东四区。前三门以南,前门区居中,左右两边是宣武区和崇文区,同时,郊区有了东郊区、南苑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的称呼,已经和现在的名称基本一致。

  1958年的东四十条大街,在经历了内三区、第三区、东四区三次区划名称变迁后,最终于当年5月被划入东城区。(东城区档案馆供图)

  

  九县一市划入,现有格局形成

  进入1950年代,为服务中央,给首都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空间,原属河北省的邻近县陆续划归北京管辖,现有规模、格局基本形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8年)期间,首都工业、农业飞速迈进。当时的报纸描述:“不论你走出建国门、朝阳门,还是东直门、广渠门,都会看到林立的烟囱,无论在南苑、在丰台、在海淀,还是在城里,都可以找到令人兴奋的新建或扩建的工厂。

  此时的北京,正努力摆脱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消费城市的对外依赖,建设速度加快。辖域面积小、建设空间不足成了新问题,急需依靠城乡结合体为城市发展服务。1956年,河北省昌平县划入北京。

  1958年,“大跃进”开始了,这一年,对于生活在京津冀北的普通百姓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一场运动突如其来,区划调整和户籍制度的变革将给他们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造成深远影响。

  3月份,河北省的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5个县和通州市划归了北京市,这些地方就是现在北京六环边的第一圈卫星城,不仅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还为北京所需物资特别是生活物资的供应提供了可靠保障。

  10月,河北省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四个县划归北京市,这些北部长城脚下的县,每个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水库。这是北京自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扩界。至此,北京市面积达到1.6万平方公里,基本成就了现有的行政区划格局。

  在这一年,城区的划分也发生了调整。前门区撤消,其地域分别划入原崇文区和宣武区,东单、东四两区合并,改成东城区,西单、西四合并为西城区,同时将原属东单区的朝外、东便门关厢地区划归朝阳区。

  

  为服务大型国企专设三区县

  发展能源产业和重工业成了当务之急,专门设立了京西矿区、石景山区和燕山区。

  经历了跃进式的工业发展,上世纪60年代,京南山谷的燕山石化、长辛店的运输机械制造产业、长安街西头的冶金工业……一批大型工业厂区陆续在北京扎下了根。

  在当时,大型国企是城市的经济命脉,服务厂区自然也成了属地区县的核心任务之一。

  长安街西侧15公里,首都钢铁公司林立的烟囱是大工业时代的骄傲。“那时候,能在首钢当工人,绝对倍有面儿!”不少退休职工回忆起那段年轻时光仍感到热血沸腾。与其他大国企一样,首钢也实行“企业办社会”,自建了幼儿园、学校、剧场、食品加工厂、餐厅、澡堂,还有自己的书画院和美术协会。工人们下班不用开火,筷子上串着仨馒头,饭盒里盛满炒菜、熟食,从食堂带回职工宿舍,饭盒还是热乎的。

  鼎盛时期的首钢一共有近10万工人,厂区附近的模式口、古城、老山等街道住满了工人家属。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治安管理任务都压在企业身上,负担着实不轻。

  要集中精力“抓革命、促生产”,就需要属地区县分担企业的负担。1963年6月,国务院批准把首钢及周围地区从当时的属地丰台区中单列出来,成立石景山办事处,行政级别为区级。1967年8月,石景山办事处正式改称石景山区。

  为服务首钢而生的石景山区政府,在区内各个街道开办了服务社、街道企业。既为工人们提供百货、餐饮等服务,又解决了家属的就业问题。区政府围着企业转,一转就是三十年。

  与石景山区相似,随着燕山石化在房山西北部太行山的新月形山沟里日益扩大,1974年8月,它所属的石油化工区办事处也从房山区剥离。1980年10月,办事处改设燕山区,面积仅37.8平方公里,是北京远郊区县中面积最小的区。直到6年以后,中国的国际关系回暖,石化区的战备意义削弱,燕山区才撤消区级建制,重回房山区。

  京西是产煤区,自古便是北京城的“一盆火”。解放前,大大小小的煤窑一共有400多座,冬日烧煤取暖,十户人家中有九户烧的是京西矿区的煤。1952年,房山、良乡的部分村庄以及河北宛平县都被划入京西矿区,成为北京较早设立的远郊区县。1958年,京西矿区改名为门头沟区,是北京市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中心区扩大,郊区城镇化

  1997年到2001年,通县、顺义、昌平、大兴、平谷、怀柔6个远郊“撤县设区”;2015年12月,密云区、延庆区挂牌,北京结束设县历史。

  1980年,城市生活的轨迹开始出现在远郊区县。只有一条大街的通县县城出现了一批三轮车,载着通县人在街巷中穿行,奔车站、去医院、逛供销社,生意兴隆。也是在这一年,通县的国营商业网点达到了217处,已经有部分网点实行承包责任制。

  日渐发达的商业和交通,冲淡了郊区种粮养猪的农业气息。1984年,在北京的城市规划里,通县被定位成卫星城。到1994年的十年间,通县建成了7座立交桥,打通了通惠北路、通惠南路、玉带河大街等主要道路。1995年,京通快速路通车,15分钟就能从通县进城。

  远郊县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随着路网延伸,以前舟车劳顿大半日才能抵达的远郊区县,只需个把小时就到达。距中心城区最近的一圈卫星城,已经具有很高的城市化水平。北京市逐步提升了郊区县的行政级别,实行撤县设区。1997年到1999年,通县、顺义县、昌平县改设区;2001年,大兴县、平谷县、怀柔三县也设区。

  城区里,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面积最小,加起来也仅有93平方公里,发展受到空间制约。2004年颁布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明确了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建设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的定位。这样的城市功能要求对中心城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打破行政界限、实施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2010年7月,崇文、宣武两区分别与东城区、西城区合并。

  2015年,北京最后的两个县——密云县、延庆县二三产业比重均已超本区经济总量的90%,城镇人口也达到了常住人口半数以上。12月,密云、延庆撤县设区,北京结束了设县的历史。

  

  16区名字的由来

  东城、西城:历史悠久,但得名最晚。清代分属大兴县、宛平县,1958年初次得名。

  朝阳:由东郊区改名而来,因政府驻朝阳门外得名。

  丰台:金代都城有丰宜门,门外设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拜郊台之“”。

  石景山:境内的石景山耸立于永定河畔,被誉为“燕都第一仙山”。

  海淀:历史上曾有大片水草丛生的浅湖水淀。

  门头沟:圈门至风口鞍的山沟名曰门头沟。

  房山:境内大房山山脉巍峨。

  通州: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有“漕运通济”之意。

  昌平:西汉时在此设昌平县,得名自汉代的昌平侯。

  大兴:寓意疆域辽阔,兴旺发达。

  怀柔、顺义:唐太宗时期,契丹民族一部落归顺大唐。唐设怀柔县、归顺州,意思是招来安抚,归从大义。

  平谷:西汉时,因其三面环山,中为平原得名。是北京最古老的县名。

  密云:因县城南有一云雾缭绕高山而得名。

  延庆:明永乐年间设隆庆州。明穆宗登基后改年号隆庆,为避重名之讳,改名延庆州,沿用至今。

  县与区的区别

  撤县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一般来说,县主要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而区则按照城市化管理,契合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民政部规定,只有达到硬性指标,才构成撤县设市和撤县设区的条件。根据民政部《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对于中心城市郊县改设市辖区,需要满足人口不得少于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不得少于10万人。全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7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

  “撤县设区”进程

  1997年4月 通县撤消,改设通州区。

  1998年3月 顺义县撤消,改设顺义区。

  1999年6月 昌平县撤消,改设昌平区。

  2001年1月 撤消大兴县,改设大兴区。

  2001年12月 撤消平谷县与怀柔县,改设平谷区与怀柔区。

  2015年12月 撤消密云县、延庆县,改设密云区、延庆区。(记者 高健 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