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区六大工程温暖残疾人生活
引言: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生理上的不健全使他们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一个个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一件件精美的编织品、一个个精修的家电用品,还有那一个个超乎想象的小发明,在他们手中诞生,残疾人用心灵浇灌出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念。
多年以来,在城北区委、区政府的热情关怀下,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对残疾人事业进行大力支持,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改善残疾人民生,已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残疾人生活不断改善,残疾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简介:城北区现有人口29.9万人,其中;残疾人9102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3.04%。肢体残疾2519人,听力残疾2428人,视力残疾1486人,言语残疾152人,智力残疾485人,精神残疾394人,多重残疾1638人。城镇残疾人4824人,农村残疾人4278人,残疾人家庭涉及7282户,占全区总户数的11.7%。
“保障工程”让生活更安心
今年以来,北区按照“布网络、建阵地、进社区、入家庭”的目标,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残疾人之家及农村残疾人之家。
投入专项资金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光明、朝阳、建设巷、毛胜寺、盐庄等社区残疾人之家和北川河新型农村社区残疾人之家、郭家塔农村残疾人之家。为区中医院、马坊、二十里铺、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取40余万元康复器材,建成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在北川河东路、欣乐、毛胜寺等社区和晋家湾、严小等村配备残疾人康复器材,建成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全区残疾人工作形成了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中心,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村)残疾人之家、康复站(室)为骨干,居家安养为基础,社会服务为补充的残疾人服务网络。
“康复工程”让身心更健康
建立健全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白内障复明手术、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阳光家园计划、燃油补贴、重度残疾生活补贴等基础资料数据库。
多形式、多途径培训社区、村康复协调员195人,康复技术人员29人。印制发放残疾人康复服务联系卡3000张、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资料100本。逐步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成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轮椅、手杖、座厕椅、助行器、助听器等辅助器具共计3300余件,实现辅助器具发放全覆盖。
2900余人次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对128名盲人开展定向训练,肢体成人康复训练242人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筛查45名,其他康复服务200余人次,为900余名贫困残疾人进行免费体检,配备残疾人电动助力车35辆。
“就业工程”让生活更精彩
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举办计算机、家电维修、盲人按摩、绢花、堆绣、保洁员、抽纸盒、串珠子、衍纸、拖鞋等培训班16期,有300余人(次)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
开展残疾人就业基本需求调查,掌握用工需求信息,了解残疾人就业需求动态,推荐残疾人到企业就业。目前到珠峰药业、伊家服饰等企业就业残疾人有30余名。组织残疾人参加省市区残联组织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有100余人次残疾人参加了招聘。
为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经营,制定《城北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试行办法》。坚持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促进残疾人就业。通过实施按比例就业、兴办福利企业、鼓励自主创业、个体就业、公益岗位、灵活就业等形式,使3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拓展就业门路。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小桥、一机床、青工社区等残疾人之家开展手工艺品制作,使2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在小桥惠客家超市设立专柜进行残疾人作品义卖,逐步增加残疾人收入。
“扶助工程”让幸福无处不在
按照“普惠加特惠”的原则逐步完善扶贫与保障体系,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连续三年提高并扩大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和范围。
2014年在率先提标的基础上实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实现城乡一体化,将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补贴范围,截至目前已摸底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为1044名,预计发放金额187.92万元。
建立城北区特殊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制度。为完善残疾人生活救助体系,在西宁市率先制定了《城北区特殊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试行办法》。通过政府扶贫、康复扶贫、社会帮扶、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及农村基层党组织扶贫等途径扶持贫困残疾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2100余户。落实“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城北区享受居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2629人次,机构托养服务的残疾人达150余人次,发放补贴117万元。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全区有709名农村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有1161名城镇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有1021名农村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有2461名城镇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
探索残疾人托养服务新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运作方式,与青海慧灵智障人士工作站、光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在11个社区为130余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托养、就餐、日间照料、理发、助浴、家政等服务工作。同时发挥残疾人之家的作用,有30余名残疾人在祁连路西社区、朱北村残疾人之家接受日间照料服务。
维护公平保障基本权益
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为家庭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在安全通道、楼梯口等显著醒目位置设置残疾人无障碍标志。在部分公共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在区残联、两镇三办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起。及时解决残疾人的利益诉求。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69起,解决69起,信访结案率100%,没有残疾人越级或集体上访案件。协调有关单位在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的人行道上铺设盲道、缘石坡道,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物入口处修建斜坡道。在城市、大型商场、超市、一类公厕安装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在安全通道、楼梯口等显著醒目位置设置残疾人无障碍标志。为94户残疾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在部分公共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文体活动丰富精神食粮
打造区残疾人自行车队品牌,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支残疾人自行车队,代表青海省参加多次全国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在“爱耳日”“自闭症日”“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文化周”等节日期间,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残疾人艺术作品展、残疾人歌咏比赛、联谊会、生日会、鹊桥会、文艺演出等活动。
注重残疾人体育运动“特奥日”期间,组队参加青海省残疾人特奥足球赛、特奥趣味运动会。在“残疾人健身周”期间,组织开展残疾人城北区肢体、聋人等五大协会残疾人趣味运动会、棋类球类比赛、徒步走等活动。承办全市残疾人趣味运动会。组织残疾人参加在宁夏举办的西部四省特奥运动会和青海省残疾人运动会特奥项目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