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八项措施加快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12.12.2014  14:43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成立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区、乡(镇)、村召开动员会,建立了任务明确、分工协调、分级负责、分工细化的工作机制,为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为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效,高原美丽乡村全部选择在已完成规划审批的村庄实施,并在省住建厅进行了备案。结合各村实际,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建设区域、建设项目及建设内容,做到因村制宜。

三是强化沟通衔接,拓宽融资渠道。在统筹安排2814万元省补资金和105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的同时,重点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强化项目整合,积极争取住建、交通、水利、农牧等涉农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共整合项目资金1.65亿元,已完成投资1.42亿元。其中,群众自筹1.4亿元(已完成1.29亿元),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个人援建项目资金95万元,形成了财政资金引导、共建单位帮扶、个人筹资、企业捐资及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机制。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建设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群众会和组织观摩、走门串户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建设方式及帮建单位、社会群众参与建设情况,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为建设工作顺利完成营造了良好氛围。

五是强化督促检查,推进项目进度。组成督导检查组,定期对工作责任落实、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安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为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制定下发了《乐都区新农村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强化巡查和现场技术指导,驻村干部协调乡、村质量监督员和工程监理人员,严把项目施工材料关、质量关、安全关、进度关,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截止目前,完成1227户危房改造;硬化道路38.6公里、人饮管道7.6公里、排洪沟10.1公里,新建村级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1000多平米。

六是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壮大产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构筑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劳务输出、旅游经济为主的产业板块,搭建农民增收的广阔平台。完成劳务培训800人次、发展养殖户10户,新建第4代节能温棚530栋,种植核桃、大樱桃860亩,双膜洋芋600亩,双膜双垄洋芋、蚕豆1400亩,特色苗木700亩,新建农家乐22户,完成投资2839万元。

七是强化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把实施农村环境保洁工程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强化以“三清、五改、治六乱”为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推进村庄内部和区域农村整体面貌改观,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实施方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工作方案》和《农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等制度。

八是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各村组织成立了由村两委牵头的建设领导小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完善了村民理事会和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和“三议一表决”等民主评议等制度,对补助对象、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公示,规范了村务运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