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六盘山片区脱贫攻坚调研行:一户撒拉人家的故事

13.07.2017  09:22

  积石山下的黄河畔,是撒拉族的家园。

  走进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岔路口的“撒家院”内顾客满座,后厨中,韩琳忙着和面、拉面,旁边的妻子忙着洗菜,传菜生不时喊道:“家常拉面4个,撒拉饼1个,手抓1斤。”韩琳忙的都腾不出时间歇会儿。

  今年28岁的韩琳是查汗都斯乡苏志村村民,家中9口人,没有耕地和牛羊,家中一年的收入全靠父亲在外打零工。年初,韩琳和妻子来到“撒家院”,韩琳在这里带薪学习拉面,妻子干一些洗菜打扫卫生的活,一个月下来,夫妻俩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

  “撒家院”为30多个像韩琳一样的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让他们在这里学习手艺,这完全是由于“撒家院”的老板韩乙四么力曾经也是从这条路上走来的,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今年33岁的韩乙四么力家中8口人,只有0.3公顷耕地。14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韩乙四么力去北京投靠开拉面馆的亲戚,到了北京后在亲戚的拉面馆打工,那时候每个月只有300元的工资,但是韩乙四么力立志要在北京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拉面馆。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拉面技能。3年后,韩乙四么力筹钱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拉面馆,那时候,在北京一碗拉面才卖5元钱,韩乙四么力从一碗拉面起家,先后在北京开了5家拉面馆。

  2011年,韩乙四么力回到西宁,在华德美食城经营拉面,2013年,回到循化县街子镇开起了农家院八宫苑,今年,又新开了撒家院。至此,韩乙四么力在街子镇有2个农家院,在西宁市有2个拉面馆,4个实体店200多个工作人员全部都是本地人,其中更不乏像韩琳一样的贫困户。通过韩乙四么力的带动,有的贫困户也开起了自己的拉面馆。

  跟韩乙四么力同村的陕国忠也是撒拉族,父亲去世早,家里只有兄弟三人,早期跟着韩乙四么力在北京拉面馆打工,后来又回到街子镇的八宫苑打工,从最初的什么都不会做,一步步从洗碗、洗菜、烤串、拉面学习,到了现在拉面馆的活没有能难倒陕国忠的。

  去年,陕国忠在循化县积石镇文化广场旁的餐饮一条街上开了自己的拉面馆,每天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有贫困户韩世明,也是去年,在西宁市城东区开了拉面馆,一年的收入达到了8万元。

  循化撒拉族是我省外出务工创业史上第一个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的少数民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历了群众自主创业到政府扶持。群众首创层面,亲帮亲、领带领,走上脱贫路,正如韩乙四么力在亲戚的帮助下进入了“拉面门道”,而韩世明、陕国忠等人却在韩乙四么力的帮助下入了“拉面门道”,一个个贫困户在一户户撒拉人家的带动下纷纷走上了脱贫路。

  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地撒拉人家的各类餐饮店已经有7430家,从业人员3.6万人,年纯收入在20个亿以上。形成了撒拉宴、特色民族小吃、茶餐、拉面四位一体的“撒拉人家”餐饮产业格局,撒拉人家餐饮业的崛起,带动了城乡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就业,更为重要的是,撒拉人家餐饮业已完全成为了循化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从政府层面而言,循化县贯彻落实省上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充实和完善《循化县拉面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通过政府协调、信贷支持、专项扶持,全力抓好拉面经济的扩面增量和提质增效。同时和县内各大金融部门沟通衔接,拓展担保融资平台,探索广泛的政银企合作模式,全力抓好“在岗实训+创业”的培训工程。(张多钧)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