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惠民暖人心 农民生病不再愁

16.03.2018  17:31

  三月的暖阳唤醒了沉睡的城市,也把人们带进了春的节奏里。

  3月13日,驱车行驶30多公里之后,记者来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耐海塔村。

  走进四社村民汪永花的家中,整洁敞亮的房屋里一位老人正坐在炕沿上,老人手里攥着几个药片,就着碗里的水服了进去。“最近赶上换季,身体有点适应不了,吃点药缓缓。过几天打算再去医院瞧瞧,现在看病不怕花钱了,政府给我们报了‘大头’,我们只管看好病就行。”说话间,老人的小儿子蔡守林走进房间,他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报销单据。

  “妈,药吃了吗?”汪永花点点头回应着。

  “这是2016年和2017年住院费用的报销结算单,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记着呢。”原来,蔡守林家是村里的低保户,一家七口,全靠他一个劳动力。家里几公顷庄稼地里的收入,只能支付汪永花一点点的医药费。以前去趟医院没有钱,得找邻里乡亲东拼西凑才行。

  “现在看病不怕了,报销的比例很大,每年县民政局都会给老人缴纳医疗保险,去年住院花了三万多元,最后我们自己才掏了三千元。”蔡守林拿着手里的报销单,朴实地笑了。

  随行的共和县社保局杨应时科长拿起笔,在汪永花的报销单上算起了“账”。

  “2017年,汪永花住院四次,共花费了34129元,但她参加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17197元,加上大病保险报销的1853元,还有额外的低保户民政补贴款3820元,还有共和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门诊医疗救助费7511元,这么一合计最后她们家只花了3748元!”

  正如杨科长说的那样,这“四重保障”真正减少了绝大部分有病患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2017年12月10日,共和县率先在全省建立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机制。针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患慢性病贫困人口比例高、群众自付费用较高等现象,及时制定出台了《共和县农牧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慢性病患病人员门诊医疗费用救助实施方案》,在城乡居民医保25种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种基础上,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慢性病门诊救助病种扩大为白血病、恶性肿瘤等40种,并由共和县财政每年安排救助资金300万元,对贫困户按照一级医疗机构90%、二级医疗机构80%、三级医疗机构70%予以救助,年内救助最高可达一般慢性病2000元,重症慢性病10000元。

  这样一来,预计每年有近38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慢性病患者得到救助,大大减轻了因病致贫困难户的医疗负担。

  好政策,关键在落实。

  “我不太识字,刚开始觉得报销走的程序多,肯定是个困难事,没想到只需要身份证、建档立卡户复印件和医保卡就行得通,报销的时间也很快。现在吃药住院都有保障,我们也更有信心医治老母亲的病,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们开心啊!”蔡守林说。

  村民严文雷也对共和县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的“三重医疗保障”感触颇深。

  “我患乙型肝炎四年多了,每个月光吃药就得花费430多元,县里的门诊医疗救助会给我另外的药物补贴,最大程度减轻了家里的负担。2017年我住了一次院,花了10731元,但最后通过报销自己只掏了不到4000元。”

  没有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病患的家庭也不再“乌云笼罩”。健全的医疗保障和惠民的补贴政策构筑起了贫困户医疗救助的“防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强烈。日子也如这初春树枝上的嫩芽,充满着希望与生机……

                                                                                                                        (摘自3月15日青海日报第12版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