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联合:百姓享受专家级服务
以前,患者“看病就要去大医院,去小医院不放心”的心理让省城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如何将大医院和小医院的资源统筹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何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在我省医改中,新型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应运而生、发展迅速。
医联体和医疗集团的成立优化完善了分级诊疗制度,将省城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和能力的整体提升,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基层患者不出远门能享受专家服务
6月3日,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的30名专家来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巡诊。听说这个消息后,大通县黄家寨镇52岁的马秀英早早就来到卫生院门口等候。从去年开始,她总是感到颈椎疼,并不时感到头疼、头晕。她拿出了以前拍的片子和病历给医疗集团的专家看。“去西宁的大医院看病不仅不方便,还不一定能挂上专家号。这下好了,专家来到了家门口为我们看病,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马秀英说。
“医疗集团的成立,让基层群众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转院更省心,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实现群众看好病、少跑路、少花钱的愿望。”西宁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郭伟说。
7月7日早上9时,青海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这一天,青海省人民医院和海西州建立了省级区域医疗联合体,专家们在海西州人民医院开展了临床查房、教学授课、手术示教。
家住德令哈市的45岁的刘永强(化名)因自发性肠破裂术后切口感染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听了主管医生介绍的情况后,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赵顺云走到刘永强的病床前,查看了他的伤口,并询问了他每天的饮食和大便情况。“大夫,我的伤口还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刘永强问,“别着急,伤口恢复有个过程,要对医生有信心,对疾病有耐心。”赵顺云说。赵顺云一边叮嘱主管医生每天要用盐水将患者的引流条冲洗干净,一边叮嘱家属不要总是捂着伤口,也不要给病人忌口。听说赵顺云是来自省城大医院的专家,刘永强和家属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说:“大医院的专家水平高,这下我们就放心了。”
医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专家下沉到基层,不仅让患者受益,也让不少医生感到受益匪浅。
家住大通县桥头镇的瑞瑞(化名)1岁7个月了,一年前体检时发现右侧隐睾空虚,一直没有在正规医院就诊过。瑞瑞的妈妈得知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成立的消息后,便带孩子到医疗集团第三分院(大通县中医院)就诊。
第三分院的医生在给瑞瑞做检查后,确诊瑞瑞为右侧隐睾,这种情况需要手术治疗。但为一岁多的孩子实施手术,困难重重。首先麻醉风险太大,第三分院存在技术困难,截至目前还没有为幼童麻醉手术的先例。其次对手术技术的要求也很高。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副院长刘海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派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九会、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常凯,前往第三分院开展技术指导,为孩子成功完成了手术。“总院派专家下来指导手术,对我们基层医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参与手术的第三分院的医生说。
医联体和医疗集团的成立,让大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为基层医院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专家面对面传道解惑、手术示教,让基层医生进步更快。而对于大医院专家来说,深入基层也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正如省人民医院的赵顺云主任所说:“我们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更专业,而基层医院的医生涉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面更广,这其实是一个互补的相互学习的过程。”
网格式格局拆医院围墙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扩展医联体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以协作关系为基础的网格式医疗联合体,实现医联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健全基层服务与职称评聘挂钩机制。
进一步做实做强做精医联体,以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藏医院为核心组建了省级区域医联体,组建全省儿科和妇产科学科联合体及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8个市州结合实际,积极组建以市(州)医院为龙头的市县乡紧密型医联体,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初步形成了纵向深化资源下沉、横向扩展技术互补的网格式格局,积极构建没有围墙的医院。
(摘自10月22日西海都市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