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医疗队:为布隆迪人民送去光明的眼睛

25.01.2017  20:03

筑牢“光明行”活动成功之基

  “光明行”活动是中非双方在公共卫生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举措。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制定“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包括“公共卫生合作计划”,“光明行”就是这个计划的重要内容,承诺中方将在非洲为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治疗。2016年,中国政府和布隆迪政府签订“光明行”项目协议书,开展包括白内障复明、技术培训、医疗器械捐赠等内容的技术合作项目。

  我省自1987年起,开始向布隆迪派出中国(青海)援外医疗队,30年累计17批343名医生,为布隆迪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这次承担中国“光明行”活动,对青海省来说是第一次,在布隆迪是第一次,在东非共同体六国也是第一次。

  三个第一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事关国家形象之大事,诸般环节必做于细,具体细节必作做于精。

  2016年8月上旬,青海方面加紧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商务部衔接,与我国驻布隆迪大使馆电文往来,就活动所需采购的医疗设备、手术仪器、药品耗材反复讨论,大到眼科手术显微镜,小到扩瞳药、消毒纱布,所有物资一应俱全,上报计划详细周全。

  8月下旬,经过严格筛选和全方位培训,抽调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专家和骨干护士组成医疗队,同时委派专家赴布隆迪实地考察,就医院环境、医疗设备、手术条件、周边交通等情况进行详尽了解,与布方卫生部门沟通磋商,最终确定首都大王子医院为“光明行”活动手术医院。

  9月上旬,省卫生计生委制定活动方案。统一标识怎么设计,公益T恤是圆领还是方领,开诊仪式几个议程,医疗器械如何捐赠等等,所有程式、细节提前设定。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青海)援助布隆迪医疗队开始全力以赴开展前期白内障患者筛查,每日闻讯而来的眼疾患者,在眼科门诊排起长队。从三个医疗点抽调的三名眼科大夫,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每天中午加班,下午延迟下班,先后对1217名患者进行了详细筛查,最终确定符合手术条件的人选200多人。

  11月30日,中国“光明行”医疗队抵达布隆迪。同时,随着“到了,显微镜到了,可以立即安装调试了!”的激动声音,望眼欲穿的眼科手术显微镜也终于到达,至此,包括前期调试好的超声乳化仪、电脑眼光仪、非接触性眼压计、眼A/B超等仪器以及人工晶体、药品、耗材等在内的所有医疗物资悉数抵布。

汇集起帮非援布的中国力量

  “程延君,门诊责任人,负责当日手术病人确定,次日手术药品准备工作;范晓红,准备间责任人,负责手术患者滴散瞳药,把病人运送到手术室门口;程青存,病房责任人,负责当日手术后病人观察,发放消炎药;吴秀琴、庞素芳、毛晓春……”

  这是中国(青海)援布医疗队队长荣增红宣布“光明行”工作人员职责的场景。驻扎在布隆迪三个医疗点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悉数集中在大王子医院,提前确定职责分工,按流程分领任务,一个个精神饱满。

  “这次‘光明行’活动是国家使命,每个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手术虽然由国内眼科专家主刀,但是前期的宣传、筛查,手术过程中的协助、医护以及外围工作,援布医疗队义不容辞。我们远在基特加、穆邦达的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都希望在‘光明行’中发挥一份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安排了医疗任务。”荣增红队长自豪地说。

  李玉芬和刘越是一对好搭档。一位来自青海省人民医院,一位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都是手术室骨干护士。每天清晨6点30分,她俩准时到达手术室,整理药品,准备器械,铺好手术床,做好手术前全部准备。然而突然从家乡传来刘越父亲病危的消息,从那一天起,李玉芬便不能调换休息,每日早去晚回,胃痛隐忍坚持,腿肿自己按摩,从开始手术到推出最后一名患者,她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手术室。

  阿龙是一名地道的布隆迪人,曾经通过孔子学院奖学金资助在中国渤海大学学习过两年,汉语说得非常流利,现受雇于中国驻布大使馆工作,此次活动也是承担翻译任务。他说他特别喜欢中国,因为那里能看到雪,能感受到四季。他说能够参加中国“光明行”活动,非常幸运,因为能够“为人民服务。”

让布隆迪朋友重见光明

  “这次‘光明行’活动,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援助,我们身上肩负着国家的嘱托和重任,即使条件再艰苦,我们的每一例手术都必须成功,决不允许出现一例失败。”

  此前已经参加过两次“光明行”的医疗队技术指导、锦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华教授表示,当地医院环境、手术条件以及患者生理特征、身体素质与国内大不相同,布方缺乏专业的眼科专业人员,手术硬件条件简陋,与患者的沟通也时有问题。因此医疗队制定了严格的手术流程,尽最大可能保证质量,控制医疗风险。每天手术结束后,还要召开总结会议,交流手术经验,调整工作步骤,细化相关流程,确保无事故发生。

  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李凌说:“通过筛查,发现布隆迪白内障患者成熟型甚至过熟型比较多,这就对我们手术的质量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到这里眼疾患者这么多,这么重,作为一名医生的我感到一份责任和压力,必须把任务完成好,必须用技术让患者赢得希望,赢得对中国医生的信赖。”

  12月8日上午,医疗队专家在门诊复查病人。当15岁的蒂埃里进来后,李凌主任格外仔细和认真,当这个孩子随着医生手指引导准确地数出“一二三”后,检查室里响起了欢快地笑声和热烈地掌声,全场医护人员纷纷为他点赞,小男孩激动地深鞠一躬并用布隆迪语大声说:“谢谢中国,谢谢中国大夫,我要请你们喝芬达,上帝会保佑你们的!”。那一刻,他脸上展现的笑容,如此久违,别样甜美。

  蒂埃里双目失明,父母双亡,从小跟祖母生活在一起。因为患有癫痫,第一天手术时情绪很不稳定,非常紧张,以至于三次从手术床上坐起而无法实施手术。在刘华教授的直接带领下,专家组重新讨论,修改方案,经过几轮实施和精心配合,手术终于成功。术后蒂埃里·恩施米丽马纳第一句话便问:“明天我可以踢足球吗?”,那一刻,每一名医护人员都会心一笑,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经过多日的连续奋战,中国“光明行”活动圆满成功。182名布隆迪患者免费接受白内障手术,其中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89岁,患者术后复明率100%。

  这次“光明行”活动,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可折叠式人工晶体首次应用于布隆迪,所做手术无一失败,让布隆迪众多白内障患者重新用眼睛感受到了世界和光明,更为贫困的患者重新点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是白衣天使更是友谊使者

  尽管出发前,医疗队对布隆迪的情况有所了解,但是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当地的贫穷程度还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中国驻布隆迪大使卓瑞生在接见医疗队时嘱托:“布隆迪是我们国家的铁哥们儿,穷朋友,人们大多看不起病。这次‘光明行’活动,我们要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通过跨越国界的技术援助,用我们优良的技术服务和真诚帮助的心意,让中布两国的友谊植根于民间,进而巩固和提升两国的传统友谊和长期合作。”

  一番言语,让医疗队每一名成员感觉肩上担子的沉重,下定决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首都大王子医院是布隆迪全国最大的公立医院,但是依然面临没有专科医生、医疗设备和药品奇缺、供电不足停电频繁等困难。12月6日,计划完成手术30例。但是医院反复停电来电,严重影响手术进程。此时焦心的不止是手术室的医生,还有手术室外医疗队总协调、省卫生计生委科教外事处处长王洪。他给医院当班副院长打电话没解决,给大使馆参赞做汇报延时间,最后干脆自己坐车去找医院院长,保证手术室备用电日间不间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次“光明行”不足以解决布隆迪缺医少药的问题,也不能让所有的白内障患者得到治疗,还有很多患者没能接受手术,没能看到亲人和世界。因此,医疗队在手术流程中,非常注重对当地医生和援布医生的带教培训,毫无保留地教授医疗技术,并捐赠此行所有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和药品耗材,经过培训援布医生可以操作完成基本的眼科手术,为下一步眼科工作开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大王子医院院长表示,医疗队对医生进行的技术培训是“布隆迪人民的幸运”。

  中国“光明行”医疗队队长、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晓东在活动结束接受采访时说:“此次‘光明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兑现了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我国的大国形象;专家团队以高尚的职业精神、精湛的医术完成了手术任务,同时这种精神和医术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传播,收获了布隆迪人民真诚的友谊;另外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此类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1月24日青海日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