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十三次党代会:阳光洒向热贡大地
“十二五”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难以遮蔽集西部地区、高寒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四位一体,面对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产业选择的空间日渐萎缩,民生总体水平与我省发达地区乃至西部地区尚有差距,共享发展理念落实还不够到位,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不高,有些地方贫困程度较深,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的现实,它们共同构成了明显有别于习惯认知的“另一个黄南”。
“不回避,不遮掩,直面当前面临的诸多窘迫和存在的问题,地处边远、欠发达地区、州情复杂决不是黄南不改革或者缓改革的理由。勇于创新社会事业发展,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如此,既可为政府治理提供鲜活的参照,也可为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一些紧迫感。”州委书记巨克中如是说。
从“黄南之稳”到“黄南之变”,如何补上民生欠账这块短板?
和谐是福。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今天黄南经济繁荣、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5年来,黄南州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始终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成果凝聚人心,夯实了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黄南州委先后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举办领导干部集体学习班,以中央和省委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促进发展。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推进黄南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扶贫开发、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民族宗教等重大问题,赴全州各地开展调研。
这5年,黄南州各级党委、政府以人为本,认真开展维稳专项活动,狠抓政法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百姓安全感;千方百计弥补民生欠账,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21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
这5年,黄南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7.6%。就业再就业工作有较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各族群众普遍关注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改善人民生活,回应社会关切,已成为正确处理黄南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让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发展,让不同市场主体各尽其能,这样的改革必然赢得最大多数人的理解与呼应。
贫困人口多,改善民生压力大,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黄南全州人口近25万人,其中有4.34万贫困人口。在发展进程中,黄南州面临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贫困,而在于直面贫困的同时,还应更关注贫困背后的原因。
部分民众深陷贫困泥淖,一方面受制于恶劣、贫瘠的自然资源状况;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贫困地区长久以来接受的政府财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资源过于稀缺,可以说,这种公共资源的稀缺本身也是一种“贫困”。
就此类弊端,从政府层面着手,从建立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黄南州“六大精准扶贫”全面铺开;扶贫工作推进、工作考核、资金管理、金融服务和部门协调等工作机制开足马力,全方位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紧紧围绕热贡艺术加工、有机畜产品加工、温棚蔬菜种植、饲草料种植等特色产业,坚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策略,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105个贫困村中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使特色产业真正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能动性,逐步消除贫困。黄南州各级政府首先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其次,鼓励社会资源进入这些地区,加大社会扶贫力度;第三,创造条件、多开设一些渠道,引导、激发贫困民众行动起来。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黄南州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文化旅游发展资金,组织实施“千家万户”工程,形成了以唐卡、雕塑、堆绣、藏戏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集群,推动热贡文化走向社会、走进课堂、进入市场,让千家万户参与创作、生产和经营,既促进了就业,又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面对社会关切,维护群众利益,如何直面热点、深化改革?
说到底,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做民生工作就是回应社会关切,回应好了社会关切也就做好了民生工作。
在黄南,民众在不少方面都有期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保障机制,个人收入增长乏力,药品贵、检查项目多和医疗水平不高,教育不公,牧民贷款创业但最后连本金也还不上……这些社会关切的热点,都是民生工作的重点,需要得到重视、回应和解决。
做任何工作,有时都需要“逼一逼”。回应社会关切也是如此,黄南州委、州政府同样在“倒逼”自己。
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等措施,黄南州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2016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74%;历时5年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全面完成;1.45万人口稳定脱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中趋降,涨幅为“十二五”以来最低。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黄南还面临许多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治理难度在增加,资源约束在趋紧,环境压力在加大。一条条生态红线的限制下,山区、林地、水源地靠山不“吃”山,靠水不“吃”水,拒绝污染项目和产业。
“从身边绿起来、从人多的地方绿起来、从城市周边绿起来”,黄南州生态建设紧咬“营林”这一基础工作不放松,以狠抓天保工程、公益林高标准造林等造林项目为突破口,以项目为支撑,全面创新营林机制,着力打造绿色黄南、美丽黄南,营造林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造林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历史性突破。
和往年不同,去年冬天的同仁县,“冬闲”变“冬忙”,千余农牧民主动加入了“充电”的行列,让实用技能培训,不再是政府部门的“剃头挑子”。“只要能站在农牧民兄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业培训这块好钢就一定能用在刀刃上。”一位长期组织农牧民技能培训的当地干部向记者感慨道。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继续巩固三年医改成果的基础上,黄南州继续落实和完善各项医保制度,实现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运行。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实现了“一体化”,住院费用即时结报。
为跳出固有的监管模式,黄南州围绕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新模式积极探索。在主体上,变单一政府主体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新闻媒体等多元主体共治;在方式上,变单一行政手段为法律、道德、市场等多种手段并举。
……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黄南州开出的改革清单,更加注重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让每个黄南人都能从产业发展、收入增加、民生水平提升中看到未来,黄南州委、州政府郑重承诺:民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以时不我待和夙夜在公的精神,抓执行,抓落实,直至抓出成效。(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