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 花海正逢盛世春
青海新闻网讯 “要看仔细嘞,多了解党的好政策!”因为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的阿来寿尝到了政策的甜头,从此养成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看得格外上心。
“报告里说全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我也算其中一个。”阿来寿和他的老父亲满脸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笑容。
这一笑,是对现在生活变化的幸福感、获得感;更是对现在党组织、村干部的认可和满意。
洋溢着盛会气息的边麻沟村,五年来,旧貌换新颜,最大的变化是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家家有产业、事事有人做,在边麻沟村已经成为常态。
村民都说,边麻沟的变化缘于党的好政策,缘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缘于村干部的大胆改革和锐意创新。如今,行走在边麻沟村,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带领下,改革落地生根的声音清晰可闻。真可谓,花海正逢盛世春。
图为南京市江宁交建集团的工人们正在为边麻沟村修建旅游木屋边麻沟村“领头羊”,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在收听完党的十九大报告后,显得异常激动, “听报告,细琢磨,深理解,我对过去改革的认识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李培东笑着说, “报告里提到, ‘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嘿嘿,没想到,我们一个小小的穷山村,一点也没落后,我们也能跟得上国家的步伐。”
“跟得上国家的步伐”,不是凭空而谈。
位于大通县老爷山脚下的边麻沟村,全村162户, 612人, 2016年底,人均收入过万元,全部脱贫摘帽,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一个山大沟深、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的脑山村,缘何走向富裕、走向幸福。
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打响特色旅游品牌为主要路径,带动全村群众多渠道、多方式增收致富,这成为边麻沟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们的共识。以入股形式筹集资金520万元,实施“花海”乡村旅游项目。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荒坡土地,打造“边麻花海”旅游品牌,成为全省各地争相参观考察的示范村。
创新资金使用模式,将累计争取到的700余万元各级各类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到每位村民头上,并将9户贫困户的14.6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也折股量化,让村民真正成为景区的“主人”,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保障了项目资金的长期收益。
李培东说: “农民变股东,家家能分红。这是几年来边麻沟村取得的最大收获。”深化“转”的思想、深化“转”的领导、注重“转”的方式、找准“转”的路径……践行“四个转变”,边麻沟村成功打造了像花儿一样的幸福生活。如今,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打造边麻沟村“花海”景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集花卉基地、人文景观、餐饮住宿、娱乐游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绿色转型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新路子。
寒露时节,边麻沟村已是金叶满山,秋意深浓。走进村巷,大通县朔北乡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核心区域建设工程如火如荼。房前屋后水泥新路光滑整洁,河湟文化广场、林谷木屋、水系等景观建设基本完成。整洁的院落、设施齐全的广场、鲜花烂漫的公园……一个现代化的美丽边麻入画来。
阿来寿家门前的水泥路已平整一新,国庆、周末几乎客满。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哪敢想自己也能开店当老板?” 10月8日,直到晚上7点,阿来寿送走“燕燕农家乐”里的最后一拨顾客,一算账,一天竟也赚了不少,不由得生出感慨。
阿来寿与妻子马小红原本在西宁一家餐馆打工,家里父母亲仅靠几亩土地,生活拮据,加上父亲双眼常年患病,虽是几亩地,也只有母亲一人,艰难维持。
“好在去年开始,村里打造花海,我们双双回家创业,现在成为全村惟一一家清真农家乐,今年仅两个月销售额就达6万元。”妻子马小红笑着说,一家人每天采购、研究食谱、迎送客人,忙都忙不过来。“以后村里还会有分红呢。明年把院子改造一下,扩大规模,希望生意红红火火,祝愿生活越过越好。”阿来寿信心满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及党的十九大报告说到的这句话时,李培东说,这让我们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备感振奋,对乡村未来发展更增信心。新期待、新希望,盼望能落到实处,让边麻沟村真正能“鲜花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