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在一线:绣出幸福生活
青海新闻网讯 正午的阳光透过锃亮的玻璃窗,洒进了热贡民族文化妇女手工编织基地的传习室内,身着藏装的更藏措又开始了今天的“创作”。
这两年,因为“热贡民族文化妇女手工编织基地项目负责人”这个新的身份,更藏措在吾屯乃至在热贡地区成为一个“名人”。
“2013年,我们把热贡民族文化妇女手工编织基地这个项目交到了更藏措手里,这4年来,她带着几十名妇女演绎了一场让人刮目相看的‘革命’,她们依靠这个项目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黄南藏族自治州妇联主席吉毛才让说,十九大报告中说,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干部,他们应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夙愿作为根本性维度,所有工作以人民为中心,帮乡亲们实现他们的梦想,那他们离“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更加地接近了。
“到这个年龄了,再拿起画笔从头学习唐卡技艺已经很难了,所以我只能拿起针线绣一些简单的刺绣或者偶尔帮家里人为正在制作中的唐卡上上色来过把瘾。”在耳濡目染中,出生在“唐卡世家”的更藏措,从小对画唐卡充满了兴趣,然而,那个年代热贡唐卡技艺传男不传女的严明“行规”,将充满朝气的更藏措拒之门外。等她长成了大人,老一辈唐卡艺人的这种“行规”和“讲究”在新时代里悄然发生了变化,很多女孩子都拿起了画笔,遗憾的是更藏措已经过了学习唐卡的黄金年龄。
“直到4年前的一天,因为一通电话,改变了我的命运。”2013年初,正在忙家务活的更藏措接到了他在州妇联工作的同学吉毛打过来的一通电话,在电话那头,吉毛一直鼓励她申请即将创立的热贡民族文化妇女手工编织基地的项目。
“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操办向州上打报告的事情。忙乎了将近一个月,终于把申请递上去了,没想到的是报告递上去没多久,审批文件就真的到我手里了,我原本想着这个过程最起码需要两三个月呢!”就这样,从一个为了爱好和贴补家用做简单刺绣活儿的家庭妇女成为热贡民族文化妇女手工编织项目的负责人,更藏措是一阵欣喜,一阵担忧。欣喜的是,从此她将成为一名有事业的女性,自己的人生也跟着变得更加有意义,而担忧的是,一口气揽下这么重的担子,只怕往后的日子里心有余而力不足,辜负了政府的良苦用心。
“紧接着,妇联派我和来自全州各地妇女代表去天津学习,17天下来,随着手工编织技艺和基地管理知识的积累,我慢慢觉得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不怕你笑话,有了足够的信心,我都有点等不及,人还在天津,可心已经飞回吾屯了。”刚从天津回来,更藏措便马不停蹄铺开了她的计划——在哥哥创办的民族文化宫里借教室、动员村里的妇女来学习手工编织活儿……
“现在的惠民政策是面面俱到,作为村里的妇女代表,为自己和姐妹们做点事儿,为热贡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做点事儿,这不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吗?”热贡民族文化妇女手工编织基地就这样成立了,更藏措成为项目负责人,又当了30多位同村姐妹们的“老师”,在挑起这个重担的同时,她也感到了一种油然而生的骄傲和自豪。
“回想起来,基地成立后的第三个月,当我完成第一幅作品的时候,心里感到特别的骄傲,那副刺绣我没有舍得卖,用画框装裱,至今还挂在家里,六个月之后,在天津援建干部的帮助下卖了第二幅作品,一年后又卖了第三幅……到现在,粗略地算算,也卖了4万多块钱呢!姐妹们也都跟我差不多,有些姐妹卖的比我还多。”和刚开始时设想的一样,妇女手工编织基地的成立,为村里妇女们的生活带来了喜人的变化。原本日复一日忙于家务的30多名吾屯妇女学到了一门手艺,更可喜的是,除了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贴补家用,还有剩余的钱和大家聚餐、去旅游,甚至家里人也都对他们“高看一眼”。
“现在,我们都是‘新型农村妇女’,从基地成立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姐妹们用自己的积蓄去‘浪山’的次数到底有多少次了。去年,我们还出了国门,到泰国旅游去了呢!这不!又在‘微信群’里嚷嚷,说今年底组织去拉萨旅游的事情。”说着,更藏措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