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一线行】 文艺宣讲:亲民为民接地气
用快板的形式宣讲十九大精神。摄影:吴雪 刁永萍
青海新闻网讯 “快点走,今天西宁市城西区十九大精神文艺宣讲队要来咱们这儿宣讲,节目肯定好看,宣讲队的徐老师也要来……”彭家寨新村社火队的负责人杨国顺迈着小碎步边走边说。
11月17日,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彭家寨新村的村民们拿着小马扎往新村东区的文化广场集中。
广场上,演职人员早早换好衣服等待上场,村民们也选择好最佳的观看场地翘首以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广场上播放的习总书记讲话的背景音乐当中,音乐舞蹈快板《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拉开了十九大精神宣讲的帷幕。
“事业发展,人民幸福,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中国大风范。”人群中,81岁高龄的林万仓老人和着节奏打着拍子,嘴里还不时地附和几句。
他说,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啊,2008年海湖新区整体拆迁,我们后来入住到安置新村,路平干净还有天然气供暖,自己领着高龄补贴,老伴也于去年领到了中小学原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补贴费用,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城西区文化馆晚霞红艺术团的团长刘春华正在准备随后的节目。
“刘姐,你们这次编排的关于十九大快板节目,内容好,形式新,我们都喜欢看。”舞台旁,村里文艺舞蹈队的队长袁春香和刘春华寒暄了起来。
“我们最近也在编排舞蹈,刘姐啥时候有空给我们指导指导。”
“行,行,没问题,等忙过这阵子,我肯定来。”
“党的政策真是好!这几年我们搬到新村后,变化最大的还是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大家经常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也不少。秧歌服20套、撒拉族舞蹈服20套,还有长绸扇、双扇,这些都是政府给我们提供的。”说起村里的文化活动,袁春香如数家珍。
当天下午,虽有阳光,却寒风朔朔。不过村民们看节目,聆听浓缩在各个节目中关于十九大内容的精神头却没有因为天寒而受到影响。
演出进行了半个小时,此时,台上正在表演《曲艺道情》。这个节目,浓缩了十九大报告的核心内容,用青海方言将十九大报告中的好政策接地气地唱了出来,并结合二胡、扬琴等乐器,通俗生动地向群众传达了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报告我在电视上也看了,可是好多东西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曲艺、快板这么说唱出来,我们听得更明白了。”
“这样的节目好,形式新颖,吸引大家凝神去听。”
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台上是文艺工作者送来的歌舞、快板等文化大餐,台下是村民的欢声笑语和阵阵掌声。
徐乃平作为城西区文化馆戏剧编导,几场宣讲结束后,感触颇深: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创作排练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舞蹈、快板、朗诵等多形式的文艺节目,就是想让大家听得懂、愿意听、忘不了,更加拥护党、更加爱戴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自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更要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主题文艺演出的创作排演中。”徐乃平说。
截至目前,城西区“文艺宣讲队”开展宣讲7余场次,宣讲小分队的足迹遍及农村、社区、学校等地,讲解群众关注的“小道理”。
徐乃平说,今后宣讲小分队还将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多形式、多载体地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等,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
演出结束后,村主任杨文海找到徐老师说,现在村民们对文化精神的追求越来越突出,村里也有两支业余的文艺队,闲暇之时,大家自编自演,演身边人,唱身边事。这些天宣讲队下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我们也想借此机会编一个节目,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和对党的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
正是有了这些贴近农村实际、贴近村民生活,集舞蹈、器乐于一体的宣讲演出活动,才显得宣讲活动更亲民、近民,这也同时激发了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钟情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