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青海“固投”激增带来了什么

03.02.2016  10:57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落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区域发展更具后劲……回望“十二五”,大规模投资成为青海省发展的最大推力,固定资产投资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关口,五年累计投资达到1.2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28%,增速较“十一五”提高8个百分点——

  百尺高台,起于累土。“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顶着经济放缓带来的各种压力,青海省始终坚持深化认识、科学研判、凝心聚力、主动作为,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牛鼻子”,奋力建设“三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关口,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夯实了全省“稳增长”的基础。

   促投资:有的放矢扩总量

  2015年,随着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引水隧道全线贯通,花土沟机场正式通航,果洛机场实现校飞,玉树西三县联网工程,西宁火电厂,西宁热电联产投运;格敦铁路、格库铁路、祁连机场、果洛网外三县联网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为全省“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圆满收官画上句号。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7亿元,增长12.3%。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在国家的支持下,投资了众多过去想也不敢想的重大项目:兰西高铁成为连通西北甚至欧亚的交通大动脉,西宁火车站新站气势恢宏最终成为西北响当当的地标建筑,凸显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承内启疆”“桥头堡”地位的德令哈和花土沟机场又架“天路”,促新疆、甘肃风电外送,解决青海缺电问题的750千伏青新联网工程飞架高原……

  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稳住了投资大局,起到了“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也进一步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5年上半年以来,投资趋缓压力日益凸显,省发展改革委努力克服投资意愿低、项目落实难等因素,报省政府研究出台扩大有效投资25条措施,采取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部署的方式,及时跟进督导,现场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千方百计争取扩大资金规模,全年从国家发改委渠道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出目标任务近10亿元。把握国家发改委发行专项建设基金的有利机遇,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共同争取国家四批专项建设基金,及时补充了项目的资本金。两种方式争取到的资金接近250亿元,为历年之最,为全省项目建设开工投产提供了资金保障。

   促升级:工业经济释放红利

  “十二五”以来,在第二产业中占据绝对比重的全省工业经济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实施绿色低碳集聚循环发展,把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面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工业和企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省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实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近14亿元,推动一批新兴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依托特色资源,集聚要素保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十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有力支撑。

  “十二五”以来,我省以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为目标,坚持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打造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现代工业体系。十大特色工业建设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4%提高到6.2%,轻、重工业比由7.9:92.1调整为16.4:83.6。到2015年末,全省循环经济、新兴产业投资占一般性工业投资的70%,装备制造业投资占一般性工业投资比重由2010年的6%提高到15%,轻工业由5%提高到14%。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重点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投资增长1.9倍。

  尤其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的201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6%;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867.4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以上,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 %以上, “十二五”节能降碳目标全面完成。

  到2015年末,由于全省持续实施产业补链项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相互融合、园区错位发展的大循环,园区企业产业上下游对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中循环,企业内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小循环体系基本形成;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铝及铝深加工、铜及铜深加工以及光伏、藏毯绒纺和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精深深加工等12条产业链初具规模;光伏产业成为产业体系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影响力最大的特色产业;锂电正在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青海的特色产业集群正在搭乘着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高速列车,迎着技术创新、循环发展的朝阳一路驶去……

   促民生:各路投资汇“大池”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民间投资等活力凸显,为丰富全省固定资产大盘也立下汗马功劳。

  全省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促进全省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2015年,仅省发改委就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4亿元,积极推进物流、会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项目,直接拉动民间投资21.84亿元,服务业增速超过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

  2011—2014年的四年来,全省民间投资累计完成3619.31亿元,年均增长3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37.6%提高至2014年的42.6%,提高5个百分点。

  各路投资的汇合,也让青海有了更足的底气,向民生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据记者从统计部门了解到,全省用于民生领域的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不断提高。2014年,全省用于惠民生领域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8.7%,比2010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5.1%,比2010年提高9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竣工,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目标如期实现。高度重视和完善价格调控,大规模打造“菜篮子”基地、建设平价商店、搞活商品流通,努力实现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增收等等,让广大人民群众同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黄晓姝)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