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 见真章
原标题:在改革上动真格、见真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上)
本报记者 陈磊
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将正式上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1万份科技报告将向社会公开,公众只要登录相关网站,就可以了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
促进开放共享,加强资源积累,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只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30日,北京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强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管理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问题。会议指出,要“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近日,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招”“真招”相继出台:
——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起草文件,回应科技管理热点难点,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中科院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等5个卓越创新中心,并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赋予中心科研管理自主权,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给予个性化的政策支持,严格评估、动态调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多项改革直指科研项目申报,旨在进一步优化资助格局,如取消、合并与调整部分项目类型,减少评审的负担,遏制低水平的重复申请,强调基金申请质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等;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江苏加强统筹,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重庆加强科技创新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宁夏积极推进研发后补助……
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越发铿锵稳健!
整体设计 统筹推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在于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专门用一段阐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其实,此前我国就已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布局谋篇。早在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必须形成统筹推进的新机制。为此,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包括2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简称科改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审议相关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直接指导下,按照任务分工,科改领导小组确定了5个方面62项任务242项改革政策措施,确定了《意见》的路线图、时间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和开放共享、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凝练出20项重点改革任务。
随着改革逐渐走向深入,科改领导小组也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工作。2012年7月30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科改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强调,要加强对改革的宏观统筹和整体设计,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出台改革举措,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2012年12月25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编制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计划,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讨论。2013年4月25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落实《意见》的工作计划,研究部署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2013年11月15日,科改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审议有关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加快建设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等文件和工作方案。2014年2月26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
如何破除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围绕这一命题,一些新政策、新举措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让企业迸发创新活力
企业强,则国家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创新活力,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
此次科技体制改革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让政府科技资金更多地按照市场需求配置,技术创新更多由企业来实施,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提高创新的集群效应。
为此,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12项重点任务及相应的政策措施。2013年6月,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5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跨部门的联合推进机制,重点落实“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力度”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
为调动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政策,如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扩大中关村试点政策范围,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等。据统计, 2013年,我国R&D费用支出预计达到11800亿元,其中企业R&D费用支出占76%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规模达到47.36亿元,累计支持企业超过3万家。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重点培育和支持的创新型企业达到676家,建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分别达到99个和313个,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87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企业提供47万余次服务。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课题的比例分别达到52.3%、38.7%、40%、44%。
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
深化改革,提高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尊重科研规律,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工作,优化项目评审环境,减少科技项目的微观管理,探索更加符合创新规律的评价导向,推动科研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
如何避免科研项目分散重复?怎样使项目和资金管理科学透明?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针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中的诸多难点热点问题,有关部门正酝酿并着手实施一系列改革,加强科技计划的统筹规划,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改进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完善劳务费、间接费用、结余资金和单位预算的管理,强化法人责任,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倒查机制。很多改革新举措将是首次提出。
在简化评审项目方面,2013年12月,中组部、科技部会同中宣部、教育部开展改进科研项目、人才和机构评审工作,整改后评审项目总体减少28%。
在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方面,2013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在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管理中引入后补助机制。
在科技基础制度建设方面,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和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即“两制度一系统”),并以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在科技评价方面,中国科学院加快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近期,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营造潜心治学、追求真理的创新文化氛围。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样,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实践中,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也有着鲜明特点,并受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等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的重要实践。过去一年来,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建立科学的项目动态调整和淘汰机制,研究制定考核问责办法,并依托第三方开展中期评估。
此外,针对当前科技创新活动仍存在分散封闭重复的现象。“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成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2013年4月,教育部首批认定14个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2013年新增55家国家试点联盟,总数已达146家,聚集50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的工作着力点,强调要健全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并从税收政策、市场准入、人才培养、开放共享、院士制度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加快完善和落实创新政策,构建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为了破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工作,目前修订稿已报送国务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银行、科技部等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更加健全;有关部门加强法律修订和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据统计,各有关部门已出台110项改革政策文件,2013年新出台27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靠地方落实,关键在行动。中央地方加强部省会商和资源集成,协同稳步推进改革。为贯彻落实《意见》,有25个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决定。同时,各省(区、市)结合自身特点,共出台200多项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北京中关村开展四项新政策试点,上海建立统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政策服务窗口,天津实施“科技小巨人”发展计划,江苏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南京9条”“武汉黄金10条”“济南11条”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均有新的政策突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也加大政策的先行先试力度。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征程中,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