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西宁十大民生新闻】精准帮扶使城镇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27.01.2019  10:12

  青海新闻网讯 西宁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西宁市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民政、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文化等部门职能作用,有效整合帮扶资金和救助资源,市县区联动,并动员各族群众力量,采取22项精准帮扶措施,帮助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由农村向城镇延伸,帮扶对象由低保家庭向贫困家庭拓展,使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感受到温暖。

   聚焦精准明确六类保障对象

  根据《西宁市低保兜底脱贫专项行动计划》,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我市以制度有效衔接为重点,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制度合力,建立“2·2”扶贫档案,确立“5+4”攻坚目标,采取“6+6”保障措施,实现“两线合一”,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细化不同对象认定标准、规范认定操作流程。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及60岁以上老年人、低收入家庭中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的父母、因医疗自负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等6类特殊困难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温暖画面:

  城西区虎台街道办事处的困难群众马生贵,有一天突感身体不适,吐血,被紧急送到医院,查出是肝硬化,住院治疗花费17万元。殷家庄村“两委”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和各族村民捐款1.1万元,并及时上报区民政局,通过“救急难”绿色通道先行救助1万元,并将马生贵和其孩子纳入城市低保范围。马生贵眼含热泪,哽咽着说“我的命是街道干部、全村各族群众救回来的,谢谢政府!谢谢各族群众。”

   聚焦便民临时救助实现全覆盖

  在全市81个乡镇(街道)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全覆盖,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实施流程再造,重点完善一个结算窗口、一个信息平台、一个服务网络的“三个一”体系,实现了贫困群众少跑腿、数据信息多跑路、政策实惠更便民的目标。一方面设立一个医疗保障救助专用结算窗口,实行受理申报、资格认定、费用结算、资金拨付等“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整合一个信息平台,利用“一门受理”信息管理系统,集救助对象资格认定、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与其他部门救助管理等于一体,纵向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横向覆盖民政、住房、卫计等部门,实现了“数在网上传、钱从银行走”,让群众享受到足不出户的便利。

   温暖画面:

  城北区马坊街道办事处困难群众凌志龙,患有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长期与年迈母亲一同居住,仅靠母亲每月1000余元的居民养老金勉强度日。民政工作人员了解到凌志龙的家庭情况后,利用“一门受理”信息管理系统,为其申请了工会救助、给予了今冬明春临时救助金3000元,并申请了西宁市公共租赁住房。2018年2月,凌志龙的母亲因癌症去世,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凌志龙办理其母亲的丧事,并且不定期对凌志龙进行上门慰问。

   聚焦热点社会救助发挥大作用

  为加强“两节”期间特殊困难家庭的临时救助工作,市委、市政府及时下发了《2018年今冬明春特殊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截至目前救助1281户,发放救助金740.1万元;2018年全年临时救助0.85万人次。临时救助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切实发挥了社会救助“补短板、托底线、救急难”作用。

   温暖镜头:

  城北区小桥大街街道办事处毛胜寺社区48岁居民陈军,家中有妻女共三人,属低保家庭。陈军本人为听力语言二级残疾,无业。2018年10月13日,陈军不慎摔倒,导致颅脑损伤,被送至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开颅手术。区残联与民政部门联系后,民政部门及时组织人员了解其家庭状况及住院花费情况。鉴于陈军家庭的特殊情况,经街道同区民政、区残联相关部门积极协商,决定给予陈军家庭临时救助2万元,同时简化临时救助的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先行救助”,大大提高了本次救助的时效性,有效解决了陈军家庭的实际困难。

   聚焦创新“1+6+N”模式帮助贫困群体

  近年来,我市以更加便民的服务内容,形成“1+6+N”模式,合力帮扶,创新民政救助体系强化兜底保障机制,建立梯次救助制度,为辖区贫困人群带来帮助。在实施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强化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工作配合到位、监督核查到位,保证精准帮扶政策有效执行的同时,积极创新,工作各具特色。

   温暖画面:

  城北区朝阳街道办事处低保对象胡述真,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经济收入不高,长期在外租房,无力承担房租。在社区的帮助下,她申请到了民欣园廉租房,让胡述真母女居者“有其屋”,同时还享受到政府发放的公租房租赁补贴。为了从根本上帮助该家庭脱贫,社区经多方协调,积极动员胡述真参加社区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目前,胡述真自己经营了一家酿皮店,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了家庭实际收入水平,迈出了低保线,接近了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水平。胡述真开心地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没有我和孩子的今天。”

   聚焦问题助1528名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

  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出台《西宁市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实施办法》,通过建立市级救助基金,整合民政、教育、扶贫、群团和慈善组织等专项资金,对贫困家庭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实行学费、生活费双重和全程资助。资助标准由原来的一次性借款2000元调整为年人均资助1万元,直至大学毕业;资助方式由原来的一次性借款调整为全程资助;资助内容由原来的学费调整为学费、生活费双重资助。2016年至2018年三年累计资助学生1528名,动态调整306名。

   温暖画面:

  来自城西区困难家庭的孩子李昕瞳考上了一本大学,经申请、审核后获得了受助资格,享受到在校期间全程学费每年7000元和全额生活费资助,并且获得首批受助资格。当领取到政府贫困学生资助金时,她说:“原本以为会与梦想中的大学擦肩而过,但是我们西宁市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让我圆了大学梦,我觉得此时的我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