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瞄准绿色创业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许多创业者将目光瞄准了绿色和生态。在6月28日落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上,团贵州省委等部门联合承办的青年论坛就将目光聚焦到绿色创业者的身上,一场名为“众创时代:投资绿色产业的千禧一代”的论坛引发热议。
“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的建设如何与未来15年的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这是联合国正在思考的问题。”联合国千年计划办公室主任米歇尔·图梅。
青年创业者李仁星正用行动回答这一命题。大学毕业后,李仁星于2011年创建了天普新能源企业,主要提供新能源服务。他希望,自己的创业并不是靠拉关系卖设备获得利润,而是用更低的能耗提供足够的热水、暖风等。
李仁星说:“‘互联网+’像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重新塑造商业环境和工业环境,一些传统意义上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对绿色配套设备有很大需求,如果千禧一代的年轻人有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去追求绿色新技术,就可能成为绿色产业最大的受益者。”
论坛中,讨论者的一个共识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矛盾的,而绿色创业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的重要途径。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企业社会责任总监陈圆圆就深刻感觉到,通过过去6年坚持在贵州省黎平县开展“互联网+乡村实践”的绿色公益创业之路,自己赢得了尊重,也探索出一条解决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冲突的绿色创业之路。
在黎平县的一个村寨里,腾讯捐资1500万元在46亩集体土地上建设了一个5600平方米的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为整个村庄带来了400万元的直接收入。
博物馆建成后,村民们织布、唱歌、耕地等生活的样子被制作成卡通头像,进而形成一个个供外来人欣赏的商业产品,前来度假、采风、作研究的人们,通过这些产品感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情,整个运营收入归这个村庄所有。与此同时,腾讯的绿色公益创业者为这个村庄建立了一套信用机制,村民只要遵守不破坏生态、不污染河水等规则,就可以直接参与利润的分红。
村民学会了加入微信群和外界交流,一位65岁的留守老人学会了在小卖部门口蹭WIFI,跟在佛山打工的儿子视频聊天,甚至有村民通过微信群找回了丢失的耕牛。“和外界一度失去连接的乡村又恢复了信息、情感和财富的连接,消融的乡村活力渐渐恢复。”陈圆圆说。
不过,千禧一代的“绿色创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李仁星创业过程中在和很多政府部门谈合作时,往往被问及“出身”,因为自己是创业企业便会失去很多机会,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绿色创业还是一些大型企业在实践的事物。“希望政府能给初创企业和项目更多机会。”李仁星说。
团贵州省委书记涂妍认为,这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给青年更多的展示机会,同时,还要允许青年有更大的试错空间。
团贵州省委6月26日邀请参加青年论坛的嘉宾和全球招募的青年精英,参观了贵州团组织搭建的“创客”孵化平台——“黔青梦工场”。在这个以“创客+乡土”为主题的孵化器里,把时下最流行的“创客”和最草根的“乡土”融合到了一起,对贵州这个西部欠发达的省份来说,这是借着“互联网+”热潮进行绿色创业的最佳选择之一。
论坛演讲嘉宾、世青创新中心秘书长王则开非常赞赏类似“黔青梦工场”这样的孵化器,专注于把“互联网+乡土”创业的“种子”孵化成“小苗”,“这是对绿色创业实实在在的支持”。他认为,要有真正的行动支持青年的“绿色创业”项目,并最终落实到对每一个青年的支持上。王则开记得很清楚,在秘书处确定世青创新中心和团贵州省委共同承办这场青年分论坛时,贵州的团干部们并没有深问背景是什么、过去有什么经验,而是直接就聊想一起做什么,听完当场就决定支持,“需要团委做什么工作,我们支持”。
王则开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氛围,真正想支持年轻人,第一点就是要信任、尊重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