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巡礼:禅古,巴塘河畔的美丽新村
夏日的巴塘草原沉浸在一片绿意之中。
沿着巴曲河进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区,沿途,一座如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村落映入眼帘,228户红顶黄墙、独门独院的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头的国旗迎风招展,村内硬化路四通八达,松柏、杨树点缀村间小路,居民庭院干净整洁。自完成重建以来,村落的容貌变得越来越秀丽,村子背后山坡上“禅古村永远感谢党感恩祖国”的横幅,诠释出了禅古村群众“感恩、自强、包容、创新、和美”的新玉树精神。
2014年,禅古村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更坚定了禅古村进一步打造和谐、文明村社的决心。
“全国文明村镇,这是多么高的荣誉,我们要保持这份荣誉,更要教育后代坚守这份荣誉,把全国文明村镇的称号一直保持下去。”禅古村村支书更求普措的话语道出了村民共同的心声。
事实上,自城乡文明结对共建“最美乡村”活动开展以来,禅古村在村容村貌、文化建设、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为了村容村貌跟上重建基础设施水平的跨越发展,村落形象首先有个质的提升,村里村外的机关干部与村民结对子、搞活动。武警玉树支队的官兵与禅古村结对子,时常来到禅古村开展慰问特困家庭,免费理发、打扫村社、宣传卫生知识等活动。
今年春节期间,武警玉树州支队对村里的特困户一一进行了走访,并向特困户家庭赠送了大米、面粉、食用油、水果和慰问金,随行的军医进行了巡诊,为部分患病群众检查了身体,发放了常用的高原药品。地震中失去儿女的65岁孤寡老人卓玛秋吉激动地说:“感谢金珠玛米(解放军)!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有了你们,我一点都不孤独。”
村委会班子积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了带头建设美丽村社,班子积极开展“九进”活动,树立“卫生服务进禅古、生态环卫进禅古”的发展理念,组织村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村社清洁工程,一步一步实现了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的愿景。
行走在村子里的乡间小道上,时常能闻到花的芬香。牧民吾尕家的院子里种满了云杉和丁香,房子的阳台上摆满了盆景,吾尕说:“在院子里种花草不仅能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而且村委会还会奖励面粉、大米和清油。”
其实早在2013年,村委会就开始了全村绿化工程,起初只是在村子的道路两旁和空地上种植,后来延伸到了牧民群众家中。如今,全村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了350亩,几乎家家种花草、摆盆景。
美化绿化环境后,村里又开始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建设了农村文化广场、配置宣传文化墙、文化专栏、开展“邻里节”、组织文化能人及文艺骨干成立群众性文艺队伍,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村里还有一支舞蹈队,五四青年节的时候,村里的舞蹈队和武警玉树支队共同举办了联欢晚会。
生态美好,在每个村民的心中比金山银山还要珍贵,为了留住青山绿水,村委会经过与村民商议,主动关闭了一座砂石料场。
继承传统、倡导文明、讲究礼仪、树立新风,禅古村文明创建的步伐坚定而沉稳,全村的每个角落都有文明的印记,全村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幸福的花儿绽放。( 张多钧 洪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