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八仙”——一处用青春悼词铸就的精神坐标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樊永涛 报道)
南八仙,柴达木盆地内的一个地名,那里出产天然气,也被称为南八仙气田。
——题记
11月8日晚,一台紧贴时代主题的新编现代京剧《生如夏花》在省文化馆群星剧场演出,并由此拉开全省优秀剧(节)目展演大幕。图为剧照。
八位演员,手执“西北红色女子勘探队”红旗,目光坚毅,望向远方……灯光渐黑,现代京剧《生如夏花》落下帷幕,剧中八位女勘探队员“牺牲”了;
灯光亮起,舞台对面,观众们一双双噙满泪水的眼睛,凝视着,爆发出一阵阵掌声,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11月8日晚21时许,发生在省城西宁群星剧场内的一幕。
在《生如夏花》节目单的简介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该剧根据小说《南八仙》改编,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八名来自祖国各地的年轻女地质工作者,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柴达木沙漠戈壁无人区寻找石油资源,至死都完整地保存着勘测资料,用生命和青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旋舞、扭曲、翻跃、腾飞……整个演出过程中,演员们运用强烈的肢体语汇,新颖的展示出了柴达木盆地内狂啸肆虐的沙尘暴、酷热难挡的烈日、凶残狠毒的野狼等各种独特的舞台形象,也演出了那段悲壮往事。
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现代京剧《生如夏花》剧照。
正如《生如夏花》谢幕词所写: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八名女勘探队员虽然永远埋没在大漠风沙之中,但她们以生命为代价筑起的梦想,为寻找石油披肝沥胆、壮烈献身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今天,千万吨规模的青海油田正生机勃勃屹立在她们牺牲的地方,后人将她们牺牲的地方命名为南八仙,她们的英名,与天同在,与地共存!
如今,60多年过去了,那一段难忘的历史,那一群值得缅怀的坚强女子,被《生如夏花》呈现在观众面前,也正是惟妙惟肖场景再现,把我的思绪引向千里外的“南八仙”。
南八仙地名的由来的故事,是柴达木盆地内最让人泪目的故事之一。
这个故事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石油。1954年国家决定派石油地质勘探队伍进入柴达木盆地进行地质调查。于是一支由480多人组成,装备有些可怜的勘探大队出发了,他们挺进戈壁,挺进无人区……
一年后,也就是195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口油井——油泉子构造泉一井在钻至650米时,原油溢出,日产2吨左右,轻质油含量高达68%。有人说,喷出的油又清又亮,加在拖拉机中就能发动开跑。
喜讯传出,引起多方关注。当时国燃料工业部(国务院曾经设立过的一个部门)决定,对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进行更大规模的开发。
南八仙的故事也就发生于这一时期。南八仙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由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成,这也是我们熟知的雅丹地貌,也叫“魔鬼城”。
这种亿万年来,大自然雕琢出的荒漠奇观,远望去,如一个个蒙古包,但不是整齐排列,而是随意摆放,且只能是天成。蓝天白云与黄色的圆润土丘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美,令人惊叹和陶醉。
美丽的外表后,雅丹地貌也潜藏着巨大杀机。置身于这美景中,你根本找不到坐标,找不到方向,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一摸一样的山包连着山包,徒步在其中,一天走不到尽头,二天也是,三天依然如此……
同样在1955年的一天,八位女地质队员踏入这亘古荒漠之中,她们在风蚀残丘中跋涉测量,返回途中,铺天盖地的黄沙笼罩的荒漠,她们在“魔鬼城”的地形中迷失了方向。最终,饥饿、干渴袭向她们,长眠在了亘古荒漠。
她们用生命为这块无人踏足的地方命名。为了纪念八位女石油地质勘探队员,人们将她们牺牲的地方叫作“南八仙”。
从此,“南八仙”成为一个英雄的名字,并为后世所敬仰。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林是中国分布面积最大的雅丹地貌区。
按照故事进程,八名女队员是在牺牲后第三天找到了遗体。但是,遗体埋葬于何处,她们姓谁名谁,翻阅资料后,都没有只言片语的交代。从老一辈青海石油人嘴中,我也听到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结局,她们八名队员的遗体都没有找到,她们的坟茔就是起伏连绵的山包。
几十年过去了,她们的故事还在传唱着。
青海省作协会员、油田作家吴德令曾多次往返南八仙,写出了中篇小说《南八仙》,他用日记体记叙了8名女勘探队员迷失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和内心情感变化,展现了老一辈青海石油人历尽千辛万苦,不惜为了光荣的石油事业,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祖国的感人情怀,再看南八仙的荒凉,仿佛多了一丝温暖。
同样在是关于南八仙的文学创作,青海油田作家曹建川在《父亲的高原》中以专门一集的时间,对南八仙的故事进行了描述。剧本里,作者给女地质队员安排了10人,最终活下了两人。作者在书中表露,青海油田中还有很多健在的女地质队员,让她们活下来是对一个群体的致敬。
车过格尔木向北行驶后,在那遥远的地平线上,若影若现的天幕中出现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由土和沙形成的山林群,就是著名的“雅丹”自然雕塑群,也称之为“魔鬼城”。
八位队员的故事不管被怎样写,她们都是这片土地的英雄儿女,,她们牺牲时都很年轻,值得后辈记忆、纪念和传颂,并在心中树碑。
如果说悲情是茫茫戈壁的主旋律,那么南八仙就是一处用青春悼词铸就的精神坐标。绮丽的雅丹背后,是大自然的冷酷,名字听起来有些诗意的“南八仙”背后,是八支永驻这里的“夏花”们。
正如,《生如夏花》中女演员低声唱到:“十七岁便是我的终年……”
是的,她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今年8月,我曾踏入这块名叫南八仙的地方,那一天,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清新得像被过滤过。黄色的沙粒踩上去,会马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混合着耳边高原粗粝的风,刮得人生疼,却让人印象深刻。
八位女队员牺牲后,这里的故事并没有停止。自南八仙发现天然气以来,与涩北、东坪一起,三个气田共同担负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四省区供气任务,同时也是西气东输后备气源地……千万立方米的气从这里涌出,温暖了千家万户。
这里是柴达木盆地,荒凉的连鸟儿都不愿光顾,但这里孕育形成了一种宝贵的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为特征的的精神财富——柴达木精神。
也正是柴达木精神的指引,60多年来,一代代的青海油田人在这里扎根,他们适应了无法选择的环境,服从了一切偶然和必然,高喊“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口号,坦然面对,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