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工业园区:打造生态环保金名片

18.09.2019  09:11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

  ……

  近年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五四战略”“一优两高”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和“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发展思路,在推进园区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基础环境建设与保护,园区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有数据显示,南川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状况排名连年靠前,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指数改善幅度逐年加大,在环保绿色园区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良好成效,打造出了绿色环保的金色名片。

  规、建结合,

  构建绿色生态格局

  南川工业园区作为西宁城市发展的南拓空间,是西宁生态山水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调整修编的《南川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中“利用和改造南川河,打造滨河景观带,引入城市公园绿化区,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明确产城融合战略,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环境氛围,建成西宁市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成为了突出而醒目的规划思路。

  “在开发建设中,我们采用了‘两心两轴一带五区’的结构模式,其中‘一带’建设就是突出南川河园区段生态项目建设,即南川河、创业路、麟河路景观带。”南川工业园区负责人介绍。

  南川河园区段在实行“老幼堡桥至谢家寨桥段综合治理改造项目”的基础上,园区管委会自筹资金,构建园区绿色生态水环境,丰富“一带”景观绿地,先后实施建成了“水际公园”项目、“南川河大南川水库老幼堡桥至宁贵高速段综合治理”项目、“省纪委南川工业园区项目用地以南绿化景观”项目,基本涵盖了南川河园区段公共绿地的开发利用,生态项目用地达1500亩,累计投资1.5亿元,“一带”建设集观景、生态、休闲、游憩、健身、儿童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大大提升了园区的环境景观和生态品质,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综合性游憩场所。

  点、面结合,

  打造绿色环境体系

  为丰富园区绿色景观体系,在建设好南川河园区段“面”的生态项目的同时,做足辖区范围内“点”的生态项目建设的文章。

  对园区同安路、创业路、第一大道、滨河路、第九街、总寨西路、美玉大道、麟河路北侧柔性护坡、高压线电力走廊、锦川大道东侧山坡地,西塔高速公路以东地块,全面进行景观绿化,力争“点”上开花。

  记者在园区看到,裸露地面基本已经实现绿植全覆盖,树木、花草、色带、绿篱、花箱等多色彩、多层次、多类型。漫步园区如同漫步在花园里,由远及近,层林尽染。

  据介绍,目前园区“点”的绿化面积约达4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过亿元。同时,每年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管理和养护。园区绿色生态环境建、种、管、养体系基本形成。

  监、管结合,

  助力“西宁蓝”“河湖青”

  园区管委会在大气污染和河道污染综合治理方面,多措并举既抓生态项目“硬件”建设,又抓监督管理“软件”保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西宁蓝”“河湖青”。

  在园区的统筹规划中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建立、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严控园区产业发展的“绿色门槛”,一切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不得入园。

  另外,园区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投资4680万元建成日处理1.125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对园区全口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园区8家涉水企业生产废水经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A标准排入市政管网。

  南川工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控制新建或扩建高耗水项目,加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园区依法划定河流管理范围,确定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护界限,加强监督管理,恢复和保护河流水域岸线生态功能。据统计,园区已建立由60余个网格、35名网格员组成的“网格化大气环境监管体系”,辖区内设置了4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点位,有效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信息化监管。

  园区还建立河湖保洁长效机制,采取业务外包的方式对南川园区段10余公里河道及两侧实施全方位保洁,南川河园区段(老幼堡-奉青桥)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水体。

  绿、蓝结合,

  园区持续发力

  南川工业园区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扎实推进绿色生态工程,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做出积极贡献。

  在园区产业布局中,严把项目入驻关,围绕园区“藏毯之都”“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建设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项目入驻园区。在招商中,突出引进一批绿色、低碳、环保优质项目,完善绿色产业链。更加严把循环化项目关,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传统产业转型、改造,优化和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工作,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并在园区建设中加入绿色建筑的建设要素,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拓展南川河园区段13公里的景观提升项目,主要是园丁路-纪委门口-兴川路段、水际公园-清水路段、清水路-新时代能源段、藏文化区—美玉大道段、美玉大道—老幼堡东村段、宁贵高速互通转盘区六个地段。优化实施园区植被、景观提升项目,加大南川河园区段的景观提升改造,打造绿色水系“长廊”。加快推进以会龙山岩体改造为主的自然山体保护、绿化防护隔离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在最新启动的总体规划修编中进一步增加园区街头绿地面积,完善园区点、线、面相结合相穿插的绿地、绿化、彩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