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 青海首个村支书在海东

07.11.2016  14:35

  青海新闻网讯 位于青藏高原祁连山南麓、龙王山下沙塘川河西岸,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第一人口大村——塘川镇双树村。这里距离省会西宁22公里,距互助县城8公里。1949年11月2日,胡成海等五名贫苦青年农民经入村工作组党员同志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8日,建立了青海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双树村党支部,23岁的胡成海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把一生献给了党

  支部建成后,这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在土乡山村深深地扎下了根,以星火燎原之势带动了附近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到1952年底,互助县共建立党支部23个,党员总数达到了225名。这些基层党支部的同志们开展大量工作,在建政、肃匪、土改等工作中果断斗敌、稳定群众、发展经济,为巩固新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翻开胡成海老人的履历,上面记载着他的足迹:1950年任大通苑乡指导员;1951年任互助县一区委宣传干事;1952年7月调任互助县三区委组织干事;1955年2月任互助县农业技术指导站副站长;1958年调任互助县沙塘川大公社大队总支书;1960年6月任省畜牧厅所属互助县种猪场副场长;1963年6月调任畜牧厅柴达木骆驼场二队队长;1975年5月调任大柴旦镇粮食局局长;1985年3月因残退休。革命工作哪里需要去哪里,这正是一名老党员的螺丝钉精神,也为今天的我们树立了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老书记已经89岁高龄,但他胸前一直佩戴党徽,一直以一名党员的格调严格要求着自己,一直乐意为新、老党员讲党课,一直愿意为每一位去探望他、想了解过去历史的人不厌其烦的讲述……犹如现在,他讲起那段历史,依旧清晰如昨。

  回望“崇高的土屋角”

  “村里修了党员活动室、历史遗迹陈列馆,前段时间,县上镇上的同志们还一直来村里,还多次到我这里来了解党支部建立时候的情况。这是党没有忘记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的每一个人,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我们老百姓身上的具体体现。在‘三严三实’、‘三基’、‘两学一做’主题活动中,更是要将过去那段光辉而艰辛的岁月作为当下党员们应该学习的最好教材来规划实施。作为老党员、老支部书记,我能做的,就是把当年的历史最原本地展现给现在的党员,希望青年党员干部们受到教育启发……。”

  老书记继续回忆道:1949年9月份的时候,互助县委、县政府派来了双树乡征粮工作队,队长叫刘元祥,到我们双树村开展征粮、建政、减租减息、反霸、剿匪等斗争工作。在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接触中,我逐渐了解了什么叫‘共产党’,什么叫‘共产主义’、‘劳苦大众’。那时候,我就很愿意跟工作队在一起,配合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我发现他们的心是跟贫苦群众贴在一起,做的每一件事情也都是为了贫苦群众。逐渐地,我也有了加入党的队伍、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强烈愿望。

  在工作队开展征粮、建政等中心工作中,我的积极配合和思想认识、觉悟很快就得到了工作队领导的认可。1949年11月2日,在我家的土屋里,我和同村的胡明伟、袁中寿、李录邦、袁生荣五个贫困青年农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庄严地在土纸上填写了入党志愿书。“为全人类解放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词,顿时在胸腔中涌出,自此,我们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列。

  自从入了党,我感觉心里有了方向,更有了干好工作的兴头。当时,党的新政权刚刚成立,旧势力的暗流依然在悄然涌动,马步芳匪军残余势力还很猖獗,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很多,但无论多大的困境,我们五名共产党员都没有退缩。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辛工作,双树村的建政(包括党建)、征粮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各区、乡的前列,于是区委决定成立双树村党支部,便于当时形势复杂的条件下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1950年2月8日上午十点,区委组织科长苏仕仁来到我家,经过严密的讨论,召开了青海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会议。为防止敌人发现,会议地点就选定在了我们家一面坡土屋的屋角处,一来有女儿围墙堵挡,地方隐蔽,二来地势较高,容易发现周围的敌情,转移方便。会上秘密成立了由我、胡明伟、袁中寿三名支部委员组成的中共双树行政村党支部,组织将我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此后,我一直用这秘密身份配合工作组开展各项工作、并持矛举刀参加了保卫双树乡新生政权、击退土匪进攻黄武部等重大斗争。自此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心,想着党的事业就是我的终身使命,要将保护群众利益放在个人一切利益之上。直到1952年8月,随着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及匪患对敌斗争形势的好转,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身份才正式在我县公开。后来得知,双树村党支部是青海省农村组建的第一个党支部,我的内心无比自豪。

  翻开珍贵的红皮书

  1962年6月,因为青海省海西州极度缺乏干部,组织上将他选派到海西州援助地方工作。

  1971年6月的一天,他在担任柴达木骆驼场二队队长时应州气象台请求,队里派人去帮助搬运木材,由于一名主驭手有事请假,他便带病前去协助副驭手。工作期间一匹马突然受惊,咆哮着乱踢起来,使另外两匹马也受惊跑了起来。当时胡成海发现副驭手还在车上,就想都没想冲了上去力挽缰绳,结果抢救了副驭手,但车轮却将他的三根肋骨压折,脾脏被压碎遭切除,身体受到了严重损害。“但我从不曾后悔,因为危险时刻才能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的真正本色。”胡成海说。

  这事迹曾以《力挽惊马》为题刊登在1971年11月16日的《青海日报》上。州气象站的领导还专门送给胡成海一本小红皮的《毛主席五篇哲学著作》,在扉页写有“赠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领导干部胡成海同志!落款:气象站项仁浩敬赠。”我一直珍藏着这本书,因为它与我家乡那个曾经升起红色火种的土屋角一样崇高。”

  这以后,一位出任海东地委副书记的老上级曾动员他调回老家工作,但他舍不得海西的山水和患难与共的群众,所以婉言谢绝了。对此,时任大柴旦区委书记杨义侠曾对他说:“你坚守柴达木精神可贵!”

  1985年3月,胡成海从大柴旦粮食局局长岗位退了下来。这年,他和老伴回到了阔别20年的老家互助县双树村居住至今。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双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支部的更替也经过历任十一届。在党的领导下,双树村历届支部书记都勤勤恳恳、一心为民,时下依然是塘川镇、互助县农村支部中的佼佼者,带领全村700多户3000多村民行进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