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牧区建设的领头雁 记河南县优干宁镇吉仁村党支部
2013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吉仁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136元,比上年增长了20%,比全县平均收入高出近2000多元;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了3000万元。如今,这个草原村落里的硬化道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水电暖齐全的定居房。“白天去上班、晚上看电视、出门开汽车、放牧骑摩托”已经成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草原上的牧民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依靠的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政府处处都在为老百姓着想;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我们有一个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支部、好班子!”52岁的村民才哇颇为感慨地说。
带领群众发展生态畜牧业
和所有的草原居民一样,吉仁村的200多户牧民完全依靠传统的畜牧业为生,好在全村可利用草场面积较大,大部分牧民们衣食无忧。但随着牧民们对周边和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有电、有水、有路,还要有学校、医疗所,还想有汽车,想去哪里随时就走……这样的想法在越来越多的牧民心中产生。“牧民们各有各的想法,归纳起来其实就一句话,向往富裕、和谐、文明的现代化新生活。”村委会主任旦正昂杰说。
群众有想法,村干部们也希望早日实现这个愿望。但作为一个居住分散,基本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纯牧业村,用什么方式进一步发展生产,实现全村群众共同的梦想呢?村党支部书记才布回忆说:“当时我们也考虑,是不是养更多的牛羊可以增加收入,但草原的承载力毕竟有限,决不能杀鸡取卵。只有依托现有草场和牲畜,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壮大集体经济,借助三江源工程、城镇化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这样的历史机遇,让群众集中居住,改善生活条件,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
2007年,筹备了半年多的吉仁村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项目启动了,但大多数群众对生态畜牧业并不理解,也缺乏信心,对村里提出的草场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等设想积极性不高,生态畜牧业试点项目的推广阻力很大。才布和旦正昂杰便带着县上和镇上的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宣传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同时建立了一个“党员示范岗”和五个党员示范户,他们集资入股,建畜棚、购种畜,将草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同时虚心学习,科学饲养,统一销售,当年的实际收入就远远高于过去。党员们的行动和取得的实效让群众心服口服,信任和支持并参与的逐渐多了起来。2009年,作为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首批试点村,吉仁村组建了有30户牧户参加的生态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入股牲畜四千多头只,草场四万多亩。从畜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50多名牧民则利用政府信用平台支持的贷款,在县城投资60万元办起了民族服饰加工厂。
几年下来,生态畜牧业就为吉仁村带来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试点3年后,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其中党员示范户人均收入达到5236元,专业合作社的固定资产也达到了2782.3万元。
着力改善牧民群众生活条件
群众富裕了,集体经济壮大了,党支部开始规划下一个梦想。按照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要求,村里编制了新牧区建设总体规划。2010年开始,投资2744.5万元新建吉仁新村牧民定居住宅168套,群众主动自筹1600万元;通过党政军企共建项目,新建了48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包括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医务室、警务室、会议室等;此外还新建了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修建硬化道路近10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建设锅炉房一座、供热管网1409米。
曾经相距数公里,如今居住在一起,从散落在草原上的蒙古包搬进温暖的定居房,有水有电有暖气,有线电视接到了家家户户,医务室、幼儿园就在家门口。牧民们都说,过去做梦也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居住条件,这要感谢一心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支部。
领头雁的目光更加遥远。为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党支部经常邀请就业、畜牧、妇联、卫生等部门来村里举办培训班,加大对干部群众牧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并组织村干部和致富能人到四川红原、若尔盖等畜牧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借他山之石,谋本村经济之路。这几年,村里利用集体资金和政府各类项目资金,相继修建两用暖棚171栋3200平方米,全村70%以上的牧户实现了草原“四配套”,并逐步向多配套发展;修建人畜饮水人工井32眼,解决了96户近480人、22080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修建围栏10.3万米,引进种用欧拉羊30只,野血牦牛30头;修建乡村公路52公里,每个自然村都已实现通路,县城至吉仁村也实现了道路硬化,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几年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党员干部和富裕群众先后捐款5680元、捐羊496只、牛101头,解决了12户贫困户和五保老人的生活困难。同时,党支部和村委会制定了乡规民约,群众参与、相互监督,目前已基本遏制了村里不良习气的滋生和蔓延。针对大多数牧户不愿送子女入学的情况,村支部与村委会决定每个支部成员包社,负责对群众说服教育,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由过去的71%提高到现在的98.2 %。
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农村党建》拍摄了专题片《走进新吉仁——青海省河南县优干宁镇吉仁村党支部先进事迹》,并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播放。村党支部也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支部”、“全省党建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