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让农村“老大男”尽快“脱单” ——门源县在精准扶贫中针对农村大龄青年“脱单”的新探索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每当夜深人静,家住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花崖村32岁的吴春荣常常一个人默默地站在门前,遥望着夜幕中远处的雪山发呆,沉思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娶上个媳妇成个家。就在春节前后,村上陆续出嫁了18个姑娘,但适龄男性却未娶进一个媳妇。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不少农村女青年落巢于城市,一些边远农村因经济条件差、结婚彩礼高等原因,众多大龄男青年出现了“打光棍”现象。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大胆创新,把帮助他们“脱单”当成精准扶贫任务之一,通过强精神、提能力、树信心,尝试探索让农村“老大男”可持续“脱单”的路径。
让精神振起来
“一二一,一二一”,3月27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门源县浩门镇体育场传来阵阵响亮的口号声,一群身穿迷彩服的作训队伍正在进行方队训练。
站军姿、走方队、踢正步,来自门源县12个乡镇的200名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正从提振信心、改善精神面貌做起,为成为合格的“林业产业工人”做准备。
“这里的教官教我们像部队一样的动作,可精神了。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国家的事,教我们怎么跟人说话,甚至连处对象也教我们,教官人特好。”几天的训练,让门源县东川镇麻当村37岁的大龄青年王玉库有了生活信心,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个重新的认识和规划。
“我们穷,娶不上媳妇,不怪别人,就怪自己。”王玉库直言道。因娶不上媳妇,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心理素质脆弱,生活也变得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久而久之成了别眼中不想、不说、不干的“懒汉”。
不立规矩,何成方圆;搭好台,才能唱好戏。
军训现场,门源县武装部政委马晓锋告诉记者:“大龄青年脱单首要是他们的生活脱贫,脱贫就要改变面貌,我们就是从精神改造做起,让他们先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门源县武装部召集14名素质过硬的退伍军人,从3月23日开始,义务对这些大龄未婚青年进行正规化军事训练。教官领队、北山乡武装部部长许剑说:“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能力也比不上以往训练的学生、企业职工,但他们有脱贫、娶媳妇的目标,上进心就特别强,都想尽快改变自己。好多大龄青年在训练完后,回到宿舍自己练歌、练队列。”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训练后的大龄青年有了精气神,与人交流的胆量也大了。
同行的门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明理介绍,军事化的训练结束后,这些大龄青年将以“林业产业工人”的身份奔赴国土绿化一线植树造林,今年将造林500公顷。由普通农民转为林业工人,成为民兵力量,身份的巨大转变,让这些大龄青年有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把“小窝”建起来
据统计,门源全县农牧区共有1175名30岁以上大龄未婚男性,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说起现今农村青年娶妻难现象,泉口镇党委书记汪吉福很是无奈地直摇头,他说,泉口镇18个村中有大龄未婚男青年195人,由于地处偏僻、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等原因,娶不上媳妇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后沟、沈家湾两个村最为突出。
“如果大龄未婚青年连组建一个家庭的愿望都实现不了,就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脱贫。”门源县委副书记陈麟说。
针对农村大龄青年娶妻难题越来越突出的现象,去年年底以来,门源县开始对农村大龄男青年展开全方位的调查,最终从1175人中梳理出846名未就业、未成家的大龄青年。
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户、丢下一人。
门源县将精准扶贫难点聚焦农村大龄青年,建立起大龄未婚青年信息库,在深入调研分析后,一个大胆的想法随之产生:何不由政府出面成立公益性绿化园林公司,让这些大龄青年加入到全县植树造林行列中,让他们有稳定的岗位、稳定的收入,为尽快成家立业创造条件。
今年3月初,门源县环林局依托浩门林场成立了门源县绿化园林公益性公司,一个为农村大龄青年就业量身定做的绿化园林公司就此诞生。随后,县就业局委托劳务派遣公司按照扶贫单位精准识别、大龄青年自愿报名的办法,会同武装部经过严格体检,从全县筛选出200名大龄农村青年,使之成为门源县第一批林业产业工人。
“大龄青年有了稳定的岗位,还要有个温暖的‘小窝’。”陈麟说,在为200名大龄农村青年安排了就业岗位后,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所,门源县打破常规,以林业产业工人身份,由民政、扶贫等部门出资,为他们提供了250套公租房,购置了床、被褥、桌椅等生活用品,并开设食堂,免费为他们提供食餐。
3月27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门源县城中心的秀水家园小区。在小区专门为大龄青年提供的住宿楼下的食堂里,刚刚从军训场地回来的孔拉毛正和队友一起在排队打饭,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政府不光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还给他们安了个“小窝”,建了食堂,免费吃住,他们感觉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
30岁的孔拉毛是泉口镇西河坝村马翘一社的村民,母亲常年生病,父亲腿脚不灵便,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些年,他先后到新疆、内蒙、甘肃等地打工,用他的话说,跑石油、修车,啥都干了,但多因要不上钱回家了,如今一定珍惜家门口就能挣钱的机会,早日娶上媳妇。
让能力强起来
在门源县为农村大龄青年“脱单”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声音,除了为这一举措叫好外,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懒汉”扶不起来。对此,门源县委书记白顺兴这样认为:“全县1.16万贫困人口中,‘懒汉’占比不大,脱贫攻坚不能落下任何人,如果说‘懒汉’扶不起来,那是政府推脱责任的借口!虽然这条路很艰难,但越难越要大胆尝试,把这件事办实办好。”
“要破解就要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不能给他直接娶媳妇,但我们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婚娶的根本条件。”白顺兴告诉记者,让大龄青年投身植树造林中来,这一想法得到了省林业厅的认可和支持,经过前期接洽,最终确定了三年内完成2000公顷的植树任务。如今,他们立下军令状,就是要在“金色门源”的品牌基础上,打造“绿色门源”名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当记者驱车来到距离门源县城40多公里外的门源绿化园林公司苗圃时,几名身着迷彩服的大龄青年正在做着上岗前的最后培训。培训老师就起苗时的挖坑要点、栽苗时的注意事项等等问题手把手进行辅导。
“依托原有林场成立大龄青年绿化园林公益性公司,实施门源县造林任务,实现用本地市场解决大龄青年的就业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事儿。”门源县绿化园林公益性公司董事长王永成说,大龄青年绿化队的加入,让他们不再为用工发愁了,以往雇佣当地老百姓,没有专业技术不说,这些人员也不稳定,今年门源县植树造林结束后,将有50名大龄青年分配到这里工作。
门源县生福腾达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靳生福说,作为对这些大龄青年实施统一管理的劳务派遣公司,今年吸纳了200名大龄未婚青年,在军训、培训后安排他们到园林各个岗位工作,能保证每月拿到不少于2000元的工资,让他们在生活脱贫的同时有望婚姻脱单。
4月1日,从门源传来消息,200名林业产业工人已在当天全部上岗,为4月中旬开始的植树造林做前期准备工作。他们将成为门源植树造林的一支重要力量,带着自信、带着阳光、带着一技之长开启他们全新的未来。
“要破解就要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不能给他直接娶媳妇,但我们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婚娶的根本条件。”门源县委书记白顺兴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不少农村女青年落巢于城市,加之越来越高的结婚彩礼等原因所致,在一些边远农村出现了众多大龄男青年“打光棍”现象。门源回族自治县大胆创新,通过强精神、提能力、树信心,探索让农村“老大男”可持续“脱单”的路径。(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