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驻村才能用爱助村 ——记玉树州称多县珍秦镇四村“第一书记”东周扎西
瘦高瘦高的身形,沟壑纵横的脸庞,略带沙哑的声音……他时常开着一辆“声嘶力竭”越野车往返于乡间牧户家中,有人说这是艰苦朴素,也有人说是不拘小节,还有人说他就是个“办事员”……无论刮风下雨,酷热严寒,他总是出现在嘉塘草原的贫困村——珍秦镇珍秦四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就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东周扎西,来自玉树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副调研员。
偏远、贫穷,牧民观念陈旧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珍秦四村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珍秦四村共四个社分散于三个深山大沟。186户牧民中贫困户占三成以上。自打2016年4月从玉树市巴塘乡“第一书记”调任珍秦四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东周扎西的这颗心就一直揪着,从没有放下过。
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距离珍秦镇30多公里的四村,平均海拔4100余米,全村720人,以牧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群众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发展的理念与思路,经济收入比较单一,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东周扎西介绍说,2016年,全村贫困人口达233人,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
牧户的贫困,产业的薄弱,以及牧民们欠佳的身体素质,深深触动着东周扎西的心。为了尽早摸准情况,东周扎西拒绝了镇政府安排的条件较好的住处,住进了村上的党员活动室,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自己习惯与珍秦四村的群众在一个频道上讲话,在一个锅灶里吃饭。
记者翻开办公桌上东周扎西的工作日记:全村168户贫困户在基础设施、住房环境、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等方面的需求;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量体裁衣”式脱贫措施;将“十个一批”行动计划因人因户落实到户到人……整整记满了一个大笔记本,这是全村人希望脱贫致富的心声,也反映出东周扎西为牧民群众服务的心路历程。
扑下身子,做群众的贴心人
今年4月份,牧民尼玛因搬迁夏季草场,不小心造成腰椎断裂,东周扎西得知消息后赶紧将尼玛送往州人民医院,并垫付了手术医药费1.5万元。我们跟随东周扎西走进尼玛家,一掀起门帘,东周扎西便和尼玛拉起了家常:“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上次医生教你的康复运动,今天练了没有?医保报下来了没有?……”
与群众拉家常,以谈代讲向牧民群众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倾听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便是东周扎西走访时的工作方式。
经过走访,东周扎西把村民分成四类,依次是走、站、坐、躺,“走”着的牧民群众是有想法,愿意脱贫致富的人群,但缺资金和项目,这样的村民要重点扶持;“站”着的牧民群众是有脱贫意愿,但是没脱贫门路,处于观望期,村上鼓励他们去学习技术;“坐”着的牧民群众是没想法,没技术,压根没想着去致富,对这些群众,要用真情鼓励,要让他们“站”起来,首先把养殖搞好;“躺”着的群众是家庭确实有困难的群众,比如卧病在床的,身体不好的,这些群众要有政策来兜底,村里要去帮助帮扶,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精准扶贫就要精准区分,精准扶贫在珍秦四村实现了精准到人。东周扎西决定:让“走”着的群众赶紧跑起来,“站”着观望的群众先走起来,“坐”着的群众赶紧站起来,“躺”着的群众不能丢了精气神。
一心为民,研制脱贫“好方子”
“大智兴邦,不过集思众。”通过走访,东周扎西初步摸清了村里的情况。认为因病返贫困是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全面细致的掌握该村村民患病情况种类等统计数据,东周扎西争取项目资金达25万元,并及时联系青海红十字医院、称多县人民医院、称多县藏医院组成联合专门体检工作队,现场对全村720人进行了体检,陆续组织筛选严重的包虫病患者到定点医院接受治疗。
同时对接北京医疗对口支援,组织14名专家赴该村开展为期1周的巡诊义诊,义诊人数达2000多人(次),共发放各类药品价值达9万余元。还从省卫计委争取到两辆医疗巡回车发放到镇和村的卫生院。
在东周扎西看来,扶贫工作就是传递政府温暖和关怀,密切干群关系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在东周扎西的影响下,州、县帮扶单位赴珍秦四村开展一对一帮扶认亲活动,截至目前捐赠现金达50000元、物品药品价值13万元。使该村的扶贫户感受到帮扶单位对他们的深切关怀。
就在4月份,东周扎西又协调配合县扶贫开发局的精准扶贫项目,完成了购买277头母牛牲畜的任务,同时为全村的牲畜购买保险。对于珍秦四村的村民来说,“第一书记”带来了扶贫项目,更带来了扶贫“金点子”,现在全村牧民群众对脱贫致富都很有信心!
如今,珍秦四村一幅幅产业规划蓝图、一个个得心惠民举措正逐步形成和实现,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正节节攀升。看着东周扎西开着那辆破旧的越野车消失在草原深处,我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洪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