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要领导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工作会议
7月6日—7日,校党委书记高海宾、校长杨自沿赴安徽合肥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工作会。本次会议任务是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精神,研讨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的建议、思路与举措;全面总结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进展,研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工作和主要举措。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副司长刘建同,44所省级电大、地方开放大学的党政领导,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徽电大各分校负责人等共160人参加了会议。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程艺出席会议并致辞。安徽电大、湖南电大、江苏开大、上海开大、成都电大、西安电大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葛道凯司长在讲话中首先转达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对本次会议的期望:第一,利用本次会议,做好调研学习,深入了解开放大学和电大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和诉求。第二,凝聚开放大学建设发展和电大转型发展的共识,总结提炼电大系统多年来形成的好的经验、做法。第三,梳理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和广播电视大学改革的思路,进而在更高层面上形成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第四,鼓舞士气,增强开放大学建设及电大改革发展的信心。
葛道凯司长分析了继续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历继续教育可谓波澜壮阔,职业培训充满活力,以丰富社会生活为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需求强劲。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他指出继续教育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教育的规律没有被清晰认识和对待;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缺乏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学习的接续性差;质量标准多样,质量标准的共识度低。
葛道凯司长对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包括电大转型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狠抓质量。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更加针对有效,支持服务更加贴心周到,管理更加规范严格。第二,融入社会。融入社会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放大学的优势所在,电大要挖掘社会和学习者各方的多样化需求,创新机制,汇聚各方优质资源,充分展示开放大学的独特价值。第三,准确定位。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开放大学要在服务面向、教学方式、功能任务等方面科学定位,充分发挥好大平台作用,汇聚全社会各种资源,服务社会和广大学习者。第四,携手发展。开放大学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有对事业发展有益的事,有益的人,有益的经验,有益的做法,都要吸纳,共同把开放大学办好。
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全面回顾了四年来的建设历程,从提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到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分银行建设、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基本框架构建和办学组织体系建设,他说,总体上看,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开了一个好局,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新型大学的雏形初步显现,迈出了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杨志坚校长就国家开放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做了说明。“十三五”期间,国家开放大学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特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办学组织体系、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分银行、非学历教育、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文化建设等方面,将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通过各参与建设方的共同努力,力争早日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点。
杨志坚校长也客观指出,当前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问题,核心是质量、声誉与品牌问题,根本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关键是运行高效的办学组织体系问题。在兼顾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基础上,杨志坚校长提出了“创新发展、集团办学、共建共治、稳中求进”的办学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下一步,国家开放大学将按照“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基本框架,“实体、体系、联盟、平台”四位一体布局,明确参与建设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创新办学组织体系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新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到2020年构建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开放性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
杨志坚校长最后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放大学建设一定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从中国基本国情、办学宗旨任务和问题、挑战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之路。前面的路不会平坦,会遇到原有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我们坚决不能后退,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与会代表分四组开展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开得适时,内容丰富、聚焦准确,非常重要,对今后开放大学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意见和建议:一是希望教育部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策指向,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向开放大学转型开放;二是希望国家开放大学继续发挥好龙头作用,坚持系统办学,携手奋进,合作共赢,共同为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