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重阳节,听听他们的心声

26.09.2014  12:36
核心提示:  徐同生老人   【编者按】“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祈福,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

  徐同生老人

   【编者按】“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祈福,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您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您一声深情的问候……在我国第二个法定的“老年节”来临之际,西宁晚报特别推出“关爱爸爸妈妈”系列报道,聚焦西宁老年人生活,关注养老之问,搜寻身边快乐老人,传递具有正能量的时代生活态度,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最美不过夕阳红”,但也有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几十年来孤单一人,有的因为身患残疾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有的虽然年岁已大仍然承担着家里的重活,有的儿女远在千里之外老两口只能相依为命……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完美,或孤单、或不幸、或艰辛,但他们仍然心怀阳光,努力面对生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我们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

  孤寡老人

  【采访对象】徐同生77岁

  他一辈子没有结过婚,自母亲去世后,就是一个人生活。他的活动范围几乎全在贾小巷里,自己有一方小小的修自行车的店面,平常生意冷清,就端个小板凳坐在店门口,边喝茶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有老朋友过来了,他就陪着聊会天,有时候调皮的小孩会捉弄他一下,他就故意板着脸呵斥小孩一句,再接着喝茶、观望。

  一提起在青海湖渔场捕鱼的那段时光,他就滔滔不绝,脸上的皱纹都笑到了一起,他说自己上世纪70年代时,一天最多能挣两块七毛钱,这在那时可是大数目。但是渔场破产后,他便到了贾小巷里修自行车,虽然生意不好,不过可以让他借此打发一天的时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喝茶,另外看看新闻,知道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国家对我挺好,房租也不用出,每月低保费足够生活。虽然心中偶尔会有苦闷,但日子还是要一天天过。”徐同生老人说。

  【微心愿】“上次志愿者给我装了电视和闭路,但是没钱交收视费,现在就想每天回家能够看看电视。”

  【记者手记】余华的《活着》中提到,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对于徐同生老人来说,虽然每天的生活重复、枯燥,但好在不用风餐露宿,能够一天天看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在谈话的过程中,徐同生老人一直在笑,从他的神情中,记者看到的是:老人虽然生活不易却始终保持着乐观。 (实习记者江亚琴)

  残疾老人

  【采访对象】白依卜拉64岁

  上下班、出门逛逛……这对于正常老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对于64岁的白依卜拉来说,他却很难迈出这一步。因为小时候的一场事故,他的腿再也没有发育,之前他买了代步车,还能经常出门转转,但自从去年被出租车碰倒之后,就再也走不动了,几乎24小时全在床上活动。

  他跟儿子和女儿、外孙女生活在一起,儿子28岁,工作不稳定,还没结婚,女儿和外孙女都患有轻微的玻璃人症状,一磕碰就要进医院,全家都享受低保,但只要进医院了,即使有政府高额的补贴,医药费仍然成难题。他们住在祁连路一间破旧的小民房,房间里阴暗潮湿。他的床边随时放着馍馍和卷纸,午饭便是这些馍馍,晚饭则不定点,要等女儿下班接完外孙女回来才能吃上。为了尽可能地不上厕所,老人一天都不怎么喝水。老人说,一天中最开心的时间就是晚上孩子们都回来了,听外孙女讲学校里的事儿。

  【微心愿】“想要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比如米、面、钱,因为生活实在是困难。”

  【记者手记】虽然生活给了他很多不幸,但采访过程中,记者没有听到一句抱怨,他们一家人相依为命,即使生活捉襟见肘,仍然能够找到乐趣,仍然还有希望。对于这样一位老人,他的身体限制了他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他好动的心也停止了转动,他也想用些方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对于他来说,能和别人聊聊天,就是幸福。 (实习记者冶萍)

  农村老人

  【采访对象】张菊英70岁

  每天清晨5点多,湟源县纳隆村的张菊英老人就已经起床开始忙碌了,喂猪,喂牛,给孙女做饭,老人的生活每天如此。跟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除了做好家务、照顾好孙女外,还要经常到田里务农。老人家里用的是土暖气,住的是玻璃洋房,老人告诉记者:“过去的生活条件跟现在没办法比,现在自己一个人都能睡一张大炕。”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老人年轻时丧偶、丧子,家里只剩一个小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挣钱,70岁的张菊英只能承担起照顾两个孙女的责任。“现在是庄稼人最忙的时候,白天要走一公里外的地里干活,自己家的田,总要种的,不能荒废。”在老人看来,种田不仅是一个农民养活家人的手段,更是一个农民应该坚守的本分。

  【微心愿】“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农村人不愁吃穿,就是希望能够照顾好两个孙女,看着她们考上大学。”

  【记者手记】当记者见到张菊英老人时,老人正佝偻着背忙活着把前一天的剩饭剩菜倒进猪圈里。“人老了,最怕的就是生病,趁自己现在还能干,就多帮他们一些。”老人一边说,一边又坐下拿起针线筐,为孙女做鞋垫。整个采访过程中,老人始终都忙碌着,让记者感受到一位农村老人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

  空巢老人

  【采访对象】王全中81岁杨慧珍80岁

  王全中今年已经81岁高龄了,他的老伴儿杨慧珍也80岁了。王全中老人说,他的大儿子和大女儿都在南方城市工作,每年只能在春节回来一趟,小女儿在大学里教书,平时也特别忙,一年到头,家里只有老两口。记者问二老平日里的生活状态时,王全中老人笑呵呵地说:“我以前爱打麻将,但现在眼睛不行了,就跟老伴儿两个人在家看看电视。”王全中老人说,以前,儿子还请了保姆照顾他们,可没多久就被他们辞退了,“照顾得再好,还是体会不到家人的感觉,还是自己照顾自己好了。”谈到儿女,老人一方面希望子女陪在身边,说这比有金山银山都要好,但另一方面又想让子女各自发展得更好一些。

  【微心愿】“自己和老伴儿都有退休工资,儿女们也经常汇钱回来,物质生活很好,唯一盼望的就是春节赶快来临,好一家团聚。”

  【记者手记】采访期间,老人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给记者看,从夫妻俩的婚纱照一直看到儿孙满堂的全家福。老两口看着照片的时候,刚开始脸上挂着笑容,但随着一页一页地翻着相册,眼里不自觉地涌出了泪水。记者深切感受到,好的物质生活依然无法完全填补老人们内心的孤独。

  空巢老人

  【采访对象】胡康友77岁李崇惠71岁

  他们已经记不清在一起相濡以沫多少年了,似乎从儿女毕业的那时候开始,老两口就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儿子在北京工作,四五年没见了,女儿虽然在青海,但是一个月见不了几次面。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享受着自己的生活。胡康友老人因为身体原因出不了门,但他兴趣爱好极多,上网看新闻、看体育比赛,写字画,辅导小孩功课等。李崇惠老人则爱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跟其他老人聊天、下棋、偶尔也打打麻将、旅旅游。谈到会不会想儿女,老人们说已经习惯了,他们经常通电话,虽然过年也是两个人一起过,但老两口也没有觉得孤单,“这些事要想得开,儿女们也有自己的生活。”

  【微心愿】“社区活动多,精神生活也很丰富,我们什么事都不用儿女们担心,一切都挺好的。”

  【记者手记】虽然只有两个人在家,但是两位老人的性格开朗而且健谈,“想开点没有什么不开心的,虽然年龄大了,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采访中,记者也被两位老人的快乐所感染,其实只要心怀阳光,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