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蓝皮书”建议:防治腐败需重视“互联网+”
2015年,社会各界对反腐满意度、反腐信心明显上升。不过,不正之风、“雁过拔毛式”腐败依然存在,治理此类腐败行为,需要互联网技术的帮助
党的十八大后的“打虎”风暴延续至今,2015年中国交出了怎样的反腐答卷?“打虎”榜上又添几多“贪虎”?
这些问号的答案,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共同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均可觅到。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2015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如是评价2015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这样的成绩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据《反腐倡廉蓝皮书》披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0.6%的普通干部、86.9%的专业人员、85.4%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当前反腐败工作“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14年分别上升10.2%、21.5%、10.2%;93.7%的领导干部、92.8%的普通干部、89.2%的专业人员、87.9%的企业管理人员、86.9%的城乡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比2014年分别上升2.2%、5%、16.1%、3.1%、11.1%。
2015年,反腐败信心的拾取不仅源于我们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更源自中国治理腐败的方法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成熟。
强力正风反腐
2015年,共有35名高官被中央纪委通报落马。在数量上,比2014年的39名略有回落。
2015年元旦假期刚结束,便传来“打虎”信息——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落马。
2015年的反腐“压轴大戏”,在央企“上演”——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常小兵没能平安跨年。
除了“打虎”,“拍蝇”也力度未减。
根据《反腐倡廉蓝皮书》梳理,中央纪委对反映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线索进行集中督办,对全国31个省区市89条有关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资金管理使用等问题线索进行了协调督办。截至2015年5月,检察机关共查办涉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28894人,占同期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总人数的22%。
各地频出重拳打击“蝇蚁”:
北京市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2015年1月至8月查处“小官贪腐”290人,涉案金额共计3.23亿元;
2015年6月至9月,湖北以站长、所长、校长、院长、村支部书记及村主任为重点对象,对农村基层“小官巨腐”进行专项治理,共查处典型案件745件,处理党员干部769名;
……
上述成绩,不仅源于中央打击腐败的决心,更仰仗2015年强有力的反腐手段。
巡视“利剑”直指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案查处的中管干部中,有一半以上的问题线索来自巡视。中央组织部专项督察巡视移交了120多个选人用人重点问题,共处理纠正和追究问责1100多人,对巡视发现的超职数、超编制配备干部及领导干部在企业、社会团体兼职取酬问题进行了清理规范,在全国范围内核查认定超职数配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万多名,通过各种方式消化了15800多名,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36人次;
审计机关加大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审计力度,通过跟踪审计当好重大政策落实的“督察员”,力促整改治理,发挥了公共资产“守护神”和反腐“尖兵”的作用;
……
正是基于上述手段,2015年“打虎拍蝇”战果辉煌,点名道姓曝光强力震慑,我们党一步步稳扎稳打,逐渐树立起党员干部对正风反腐的必胜信心。
开启“问责年”
2015年的正风反腐,之所以收获各方信心,在于我们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更加注重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也正因如此,《反腐倡廉蓝皮书》将2015年定义为“问责年”。
在巡视过程中,工作组在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反廉洁纪律等诸多方面发现问题。
“一些地方和单位管党不力、纪律不彰、执纪不严,不同程度地存在‘七个有之’‘五个比如’等问题,贿选、公开发表不当言论等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和单位管党治党不严,‘两个责任’不落实,‘一把手’连续犯案,资源领域发案率高、专项资金管理乱、工程项目插手多,窝案、串案、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滋生蔓延。”《反腐倡廉蓝皮书》介绍,在违反组织纪律方面,则存在有的用人导向不明,存在重才轻德现象,“能人腐败”“边腐边升”问题频发;有的用人风气不正,在干部提拔使用中,“天线多”、打招呼、拉关系现象比较突出。
基于上述问题,2015年,中国强力问责。
在数量上,各地“问责单”逐渐增多,因“两个责任”落实不力而被问责的领导干部频频被晒出。
在根源上,“动真格”、触到“痛点”。“2015年,群众见证了问责呈具体化发展的态势,‘板子’打到具体单位、具体的事、具体的人身上。不仅问责严重不作为的党委主要领导,同时也追究不认真履责的纪委干部。撤职、免职、开除等处分显示问责不是‘隔靴搔痒’,让党员干部神经绷紧,‘睁只眼闭只眼’的现象大大减少。”《反腐倡廉蓝皮书》如此分析。
上述总结并非空谈,问卷调查结果便是佐证:60.5%的领导干部、54.6%的普通干部、35.6%的专业人员、37.2%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腐败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这一判断比2014年分别上升9%、15.8%、12.6%、8.8%。
新技术大用处
一些国企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较多、“雁过拔毛式”腐败仍然较多、“两个责任”衔接落实不够到位、防止腐败措施不够得力。
在肯定反腐成绩的同时,《反腐倡廉蓝皮书》也提出了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阐述治理办法时,《反腐倡廉蓝皮书》提出了利用新技术治理的方案。
“利用财务云技术,实现审计、财务、纪检等‘多双眼睛’24小时实时监控明细账、发票、合同、审批文件等资料,尤其加大对分公司、境外分支机构的监督,有效监控腐败风险。”《反腐倡廉蓝皮书》提出。
对于“雁过拔毛式”腐败,《反腐倡廉蓝皮书》认为,治理此类腐败行为,同样需要互联网技术的帮助,纪检监察网站应建立“吃拿卡要”曝光专区和投诉举报监测分析系统,对多次遭举报投诉的公职人员调查核实后予以严肃处理。对近年来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举报问题,运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列出典型的“雁过拔毛”吃拿卡要式腐败,加大治理力度。
不仅如此,《反腐倡廉蓝皮书》认为,一些高科技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薄弱,已经限制了我国防治腐败的能力建设。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展缓慢,信息互通共享存在诸多限制,严格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基础工程“贫血”;预算编制和执行仍然粗放,科研经费管理未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电子发票、公务卡、信用卡等从根本上有利于防止腐败的工具还没有普遍推广。
对此,《反腐倡廉蓝皮书》建议,提升现代科技运用水平和能力,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提升信息数据库运用水平。大力推广电子发票、公务卡、信用卡等使用,严格限制现金交易,严肃查处私自大量携带现金的行为。细化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报告资金异常变动信息、协助查办腐败犯罪案件等责任和义务的规定,扎牢金融监控网络。(本报记者 赵丽)
文章来源:2015-1-7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