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 增活力 促发展——全省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大会发言集锦

21.04.2015  11:23

   编者按

  4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大会。会议要求,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我省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会议期间,我省有关部门、地区围绕会议主题作大会交流发言,一致表示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狠抓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市场主体发展路子。

   省工商联:

   壮大民营经济

   做好“参谋”和“助手”

  省工商联将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努力促进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一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政治上自信、发展上自强、守法上自觉。二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意见建议。三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助手作用,积极主动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发明创造中挖潜力、增效益。四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指导各类商会加强制度化建设,提高商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五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民营企业招聘周”、“法律进企业”等活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地关系,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省农牧厅:

   大力培育发展

   农牧业市场主体

  全省农牧部门将创新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农牧业市场主体,推进高原生态现代农牧业持续较快发展。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扩能改造、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在牛羊肉、绒毛、马铃薯、油菜、枸杞、冷水鱼等方面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应明显、组织化程度高、带动增收效果显著的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二是培育壮大合作组织。分级培育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做到“省有示范、市(州)有典型、县有样板”。引导农牧民以各类承包经营权、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作价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鼓励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积极培育示范性家庭农牧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增强经营活力。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生产服务行业。探索通过农牧担保平台融资,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创新合作交流,继续巩固扩大农业援青合作对接成果。四是培育市场竞争力。提供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指导咨询,帮助龙头企业设立品牌农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推进科企对接,切实解决牛羊肉、枸杞、油菜籽、蔬菜等农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难题。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打“高原牌、有机牌”,以品牌争市场、以效益促发展。

   省商务厅:

   搭建发展平台

   培育电子商务企业

  省商务部门将强化四个方面工作,培育市场主体发展。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出台深化对外贸易及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实施计划等政策措施。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境外开办企业资质核准备案制。二是引导转型升级。支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营销网络,扶持培育一批经营模式新、市场对接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区域性连锁经营企业。支持枸杞、藏毯、穆斯林服饰及用品等外贸企业转型壮大。支持丝绸、云锦、地毯等东部特色产业生产企业落户我省。三是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本土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培育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支撑服务和衍生服务市场主体,支持省内企业开设网上营销平台,鼓励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向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引导生产和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四是搭建发展平台。加快推进信息咨询、电子商务应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用好国(境)内外和省内“清食展”“藏毯会”等知名贸易展会平台。支持省内有基础的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伊朗等国建设“中国(青海)特色商品国际营销中心”。加快省内建设青海国际保税购物中心、土耳其商城、进口生活馆、尼泊尔商城等进口商品销售平台。

   省发展和改革委:

   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

  省发展和改革委作为省投资主管部门,将坚持问题导向,努力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一要加快审批和核准制度改革,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力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今年上半年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及中介服务清理确认,年底前实现省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国家平台联通,同步实现全省重点地区网上并联审核。二要发挥重点领域投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养老家政、信息消费、节能环保、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三要加大投资推动产业发展力度。引导项目单位按照同等优先原则采购省内大宗建材、原料及配套产品。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协作联盟配套,加快第三方物流、安装保养等配套产业发展。四要统筹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制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实施意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目录及管理办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抓紧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BOT、PPP等融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尽快修订政府定价目录,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重点做好“七抓七提升”

  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将做好“七抓七提升”,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总量增加、运行效益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成果。一是抓主体培育,提升支撑带动能力。实施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支持骨干企业优存量,扩增量。培育一批生产服务型企业,引进一批小微企业,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二是抓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推动落实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奖补政策,支持建设电子新材料、硅材料、镁及镁材料、中藏药等技术研究中心,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三是抓招商引资,提升开放合作能力。强化十大特色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和其他领域精准招商。问责不作为、设障碍的单位或个人,形成引进扶持并重的良好投资环境。四是抓稳定生产,提升运行调控能力。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帮助企业降负担、降成本。完善上下游对接奖补机制,推进“政银企保担”对接,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五是抓环境营造,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加快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积极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并联审批制改革措施,加快建设省、市(州)两级联动服务体系。六是抓宣传培训,提升政策转化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大纵深开展政策培训和宣传解读,切实将扶持措施转化为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动力。七是抓责任落实,提升政策执行能力。组织开展万名干部帮扶企业活动,完善协调联动、督办检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打折扣、不降标准、不留死角、不漏“飞地”。

   省财政厅:

   财政金融联动创新投入方式

  省财政部门将坚定不移地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选定财政政策工具,引导激励促进市场主体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创新方式。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股权投资和后补助等方式,加大对大众创业、小微企业、骨干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推进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结构性减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特别是涉企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大众创业成本。二是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加大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效衔接,撬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省信保集团做大政策担保和再担保规模,解决中小企业、三农三牧、创业就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积极推广PPP模式。一方面,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新建城市管网、污水垃圾处理、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等。另一方面,对已建成运营的项目,也可通过PPP模式向市场主体转让、重组,缓解政府发展资金不足的压力,实现政府和市场主体“双赢”。四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项目主管单位、审计、监察部门以及企业的分级责任,切实改变资金使用重分配、轻管理,重建设、轻监督的现象。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力度,大力推行第三方独立评价,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和公信力。建立绩效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把资金分配与使用管理相挂钩,推进资金的竞争性分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鼓励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创新政策举措,从四个方面鼓励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就业创业方面。提高城乡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事微利项目的还将给予贴息支持。安排失业金用于首次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充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技能培训方面。针对我省市场主体职业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情况,开展大规模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推进“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培训工程”,支持企业对新进员工开展直培活动。社保补贴方面。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允许生产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缓缴养老保险费。各类市场主体新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对新员工给予3年社保缴费全额补贴。对实施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主体给予减免50%失业保险费的稳岗补贴。公共服务方面。统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全面实施“昆仑英才”计划。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加强就业社保工作的“三基建设”,对新成立的市场主体至少提供一次登记服务、开展一次电话电邮联系服务、宣讲一次就业社保政策服务、落实一次回头督查服务,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的鼓励发展政策落到实处。

   省金融办:

   强化信贷支撑拓宽融资渠道

  省金融办将强化四项工作,为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提供“四个有力保障”。一是强化信贷支撑。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创新分类信贷支撑体系,组织开展有效的银企对接,提升信贷资金效率。发挥再贷款再贴现作用积极推进财政性存款撬动信贷机制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能力。严格规范服务收费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成长型企业培育督导,打造“新三板”市场中的“青海板”。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众筹融资等创新业务。积极引导省内骨干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账面存量资产,实现金融资源和资金的有效配置与价值提升。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省财政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创业小额信用担保、支农信用担保平台作用,构建“政银企保担”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创新融资模式,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抓落实,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建立金融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企业风险化解联动机制。整合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服务和创新创业等骨干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源,探索建立统一的融资信息对接平台。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增进银企互信,降低融资成本。

   海东市人民政府:

   抓好“三项改革”和“六个一批”

  突出海东特点,抓好“三项改革”和“六个一批”,不断激发民间发展活力。“三项改革”: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将海东市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发展活力最强的地方。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担保、信用体系。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唤醒民间创业激情,激发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活力。“六个一批”:引导创业催生一批,到2020年全市市场主体数由目前的4.6万户发展到10万户以上。扩大招商引进一批,以引进新兴业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促进一批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企业到我市落户。延伸产业链带动一批。突出铝基合金、镁基合金、青稞酒、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等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建设一批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配套,关联企业高度集中、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基地。拉面经济返乡创业新生一批,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田沃土,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新型农业发展一批,建成“黄河彩篮”一期工程,吸引20家以上民营企业入股与基地合作,5年内打造12个区域性现代生态大牧场。抓服务业搞活一批,建设以职业教育、健康养老为主的服务业重点城区,以国际商贸、丝绸之路农产品交易为主导的重点园区,以社区医疗、养老托幼、食品配送等为主体的重点街区,以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为主体的新型电商虚拟平台,以服务业大发展促进大众就业创业。

   省工商局:

   全面深化改革

   优化发展环境

  省工商部门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一是做深化改革的“先锋官”,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进一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实现市场主体申请登记“零障碍”。严格执行国务院决定保留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二是做简化程序的“先行者”,进一步推进市场主体注册便利化。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注册环节,积极推进受理环节便利化、注册程序便利化、注册机制便利化、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决不让创业大众和市场主体在工商部门注册环节“卡壳”受阻。三是做高效服务的“示范者”,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健全完善工商部门扶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等政策措施,从准入政策、商标培育、融资合作、企业管理等方面指导扶持小微企业度过初创期风险,延长企业生命周期,指导新设立市场主体以字号申请注册商标,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做市场秩序的“守护神”,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情况的监管,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抽查制度,发挥企业自治功能、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共治。加强部门协调,整合执法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升执法效能,完善监管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惩治违法经营。

   省地税局:

   狠抓政策落实

   提升纳税服务

  省地税局将把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与抓收入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保证税收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企业。一是依法履行职能,狠抓政策落实。加强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和培训,确保每一位地税干部认真学习政策,把握政策实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做到正确实施、熟练运用;帮助纳税人学好、用好、用足政策。及时跟踪问效,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对针性地对重点税源地区、受惠面较低的地区开展督促检查,切实解决政策执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简化办税流程,优化纳税服务。凡未明确为审批事项税收优惠政策,一律实行备案管理。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厅”,提供网上申报、政策查询、发票防伪查询、资料下载、办税指南等服务。推行首问责任制、“朝九晚五”工作制、办税事项一次性告知制。全面推进全省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一站式”服务,实现前台服务与后台办理无缝衔接。三是用足现行政策,完善协作机制。对所有月营业额3万元以下的营业税人,不区分企业、个体工商户,均给予免征营业税政策。对我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幅度按国家规定进行最大限度的上浮,使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探索将纳税信用等级信息融入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健全与国税、国土、住建、工商等单位交流联席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激发活力与动力

   构建特色产业主体

  认真落实全省市场主体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创优环境、改进服务、突出特色、重点突破。一是坚持内生外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全产业链招商,着力承接和引进一批精深加工、高端制造等产业。加强与新疆、中亚等地区的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破解土地、融资、运输、电力等要素制约,确保格尔木、德令哈园区每年开工建设5个以上有规模投资产业项目,提高产业聚集度。二是创新创业牵引,增强市场主体动力。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生物产业和农牧业优良品种繁育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建设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充分利用柴达木科技创新园等载体,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三是突出转型升级,构建特色产业主体。重点围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金属镁、烯烃等新材料开发,枸杞、福牛等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市场开发主体。四是创优发展环境,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建立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新机制,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加快项目前置审批事项清理,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真正使服务企业做到“零距离”,生产经营做到“零干扰”,行政审批做到“零障碍”,破坏环境做到“零容忍”。

   西宁市人民政府:

   构建众创空间

   提升发展质量

  围绕落实大会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抓环境优化。积极主动为创业者、初创小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项目诊断、筹资融资、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务。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尊重市场主体良好氛围,让创业者在社会上有地位、受尊重。二是抓全民创业。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基地建设,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密切跟踪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鼓励和支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客式创新”等模式,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抓产业调整。加快打造甘河、南川、东川、生物科技产业园和北川工业园5大产业基地,加快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植一批富有特色“电商基地”和特色电商园区。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四是抓质量提升。全面总结第一轮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经验和模式,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责任,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市场主体集聚、集群发展,不断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提升市场主体质量效益。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
规上工业80.9%贡献率来自西宁——全省经济半年报之七
  2021年上半年,西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人民政府
在实践中展示青海担当作出青海贡献 ——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重在行动,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