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众创空间发展汇报——以我省国家级众创空间为例

24.10.2016  17:10
  近年来,随着国家连续出台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统性文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众创空间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有关机构预测,2016年底,全国各类众创空间数量有望超过4000家。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我省于2015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5]144号),确定了到2020年全省建成50以上众创空间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和推动创新创业的七条重点任务。2016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精神,促进众创空间向纵深领域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服务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省科技厅起草了《青海省关于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目前已报省政府办公厅审定。
  一、我省众创空间发展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省共建成众创空间20家,其中4家通过国家科技部备案,其经营地点均在西宁市。截至2016年9月底,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面积总和为8780平米,累计入孵企业337家,其中毕业企业134家,淘汰企业1家,在孵企业202家(园内在孵企业118家,园外在孵企业84家)。
  (二)发展特点
  1.政府主导,资金投入以财政资金为主。 我省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大多由财政资金投资建设,例如“草创空间”的运营主体为西宁市城西区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该中心由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政府投资1700万元建设,于2013年投入运营;“青海青年众创空间”的运营主体为青海青年创业园孵化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国有机电控股公司出资300万元、共青团青海省委出资200万元建设,于2009年投入运营;再如“青创基地”的前身为西宁市城中区人民街大学生孵化基地。这些众创空间在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投入方面,均以财政资金为支撑,且依托政府资源,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相关政策,相对纯民营的“壹空间青年创业社区”,在孵化面积、入孵企业等各方面,体量均相对较大。
  2.聚集资源,打造创新创业产业链条。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我省众创空间已打造出一条较为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如“青海青年众创空间”利用地处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注重连接青海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青海生科中小企业创业有限公司)、中小企业创业园、青海国家高新区等优势资源,形成了从创意到路演到入驻众创空间,从众创空间到青年创业园独立孵化室,从孵化室到产业园,从产业园到高新区的一条融创意、创业、创新、创富为一体的孵化链条,为青年创客打造保姆式项目落地发展服务。目前,从众创空间孵化出来的项目落地青年创业园区36家,输送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孵化3家,其中青海久实虫草生物科技公司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输送到高新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再如“草创空间”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根据企业成长需求,积极与西宁市城西区创业孵化总部开展合作,集中打造城西区创业培育产业链,实现创业筛选器+创业苗圃器+创业孵化器+创业加速器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产业链条。
  3.线上线下结合,具备较为完善的孵化服务功能。 众创空间的基本特点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我省众创空间在创业项目入驻、企业孵化等方面已基本具备上述要求。“青海青年众创空间”积极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线上通过青海青年创业园网站、微信平台和领头雁微信群、青年创业之声等把青年创业信息像超市的商品一样呈现给广大创业者;线下拓宽与中介机构的合作面,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法律、财务咨询、项目申报、人力资源培训、工商注册等一站式便捷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服务6000余次,覆盖1.3万余人次。
  4.立足人才根本,培养青年创业人才为统领。 “青海青年众创空间”深度挖掘位处城北大学城的区域优势,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紧密联系各高校青年创业者协会及其他人才组织,按类别、分批次开展大学生青年创业培训及创业技能培训,联合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开展导师服务进校园、大学生创业沙龙、青春创业故事分享会等10余场,不断挖掘创业人才和创意项目,为众创空间储备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众创空间标准不清,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国家尚未出台众创空间的相关认定管理办法,社会各界对于众创空间的概念缺乏明确认识,普遍存在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的问题,全省缺少“叫得响、看得见、学得了”的成熟案例,缺乏龙头带动效应。
  (二)众创空间数量少,体量小。就全国而言,北京市目前建成的众创空间已超过200家,与我省临近的甘肃省2015年底已突破60家,我省目前建成的众创空间仅20家,其中只有4家通过国家备案,孵化面积、在孵企业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均有差距。
  (三)深度服务能力不够。从目前情况来看,我省的众创空间在提供的创业服务等大多存在同质化问题,差异化、深层次的服务能力不足。
  三、建议
  (一)深入挖掘资源,坚持做大做强,树典型。深入挖掘现有众创空间资源优势,营造竞相发展各具特色孵化的氛围。除了围绕“全要素”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外,坚持分类导向和问题导向,鼓励各个平台依托自身优势和我省产业发展实际,错位竞争、比学赶超,加大对集聚项目好、发挥作用大的平台的宣传力度,鼓励典型引路。做优做活官办众创空间,建立众创空间联盟或协会,通过行业间自律的形式,促进各众创空间资源共享。
  (二)坚持开放包容鼓励多元发展。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鼓励高校、企业、基金、团体、个人等多种主体参与,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转型升级、淘汰僵尸企业中盘活利用原有存量楼宇资产。允许众创空间以企业法人、公益组织、创业社区等多元化组织形式存在。鼓励探索自主运营、第三方机构托管等多种运营模式,给予平等的政策支持。
  (三)坚持本地发展与省外引进相结合发展众创空间。坚持以项目和人才为抓手,探索引进“创新工场”、“阿里巴巴”、“猪八戒网”等众创、众包平台在我省设立分支结构,或与我省现有众创空间、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发挥品牌及其带动、溢出效应。
  (四)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培育创业服务专业市场,健全财务、法务等中介机构市场。优化融资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吸引银行、担保、小贷等融资机构和媒介集聚,为我省的创业创新提供最优化最便捷的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