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发展 海南篇 海南:构建碧水蓝天好家园
这是一块壮美的土地,纳高原之雄浑和博大、江南之灵秀与恬静于一体。
碧水、蓝天、高山、草原搭建的天地大舞台间,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牧草丰茂、牛羊遍野,林木葱郁、瓜果飘香,人民勤劳、安居乐业。
这块土地叫海南藏族自治州,因位于高原明珠“青海湖”之南,全州44.6万人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5%而得名。
基础:生态“吉祥三宝”
从草原门户日月山,到屋脊宝鉴青海湖,从黄河明珠龙羊峡水电站,到吐谷浑古都伏俟城、唐蕃古道必经之路倒淌河……12月1日至5日,本报采访组走遍草原明珠共和县、高原江南贵德县、歌舞之乡贵南县、矿产宝地兴海县、宗日圣地同德县,深深地为海南州这块碧水蓝天的好家园所吸引,其中最为吸引人的还当属海南生态环境的“吉祥三宝”。
第一宝,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从同德县南部入境,在境内形成了一个半环形河曲,横贯中南部5县20个乡镇,流长411.3公里,有支流101条,加上以青海湖为主的6个内陆水系有支流40余条,使海南州拥有了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依托水利资源孕育并形成了农牧、矿产、水电、旅游、药材五大优势资源,给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大潜力和空间。
第二宝,是天然的生态屏障。海南州地处青海牧区与东部农业区的连接地带,居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腹心区域,全州划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境内有青海湖、众多的湿地和广阔的草原、森林、灌丛等原生植被,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系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对维护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宝,是不竭的清洁能源。境内黄河干流的水能蕴藏量达994万千瓦,可规划开发16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900多万千瓦,占全省黄河水电全部装机总量的51%,是黄河水电资源的“富矿区”;地域辽阔、日照充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还有贵德县扎仓温泉、兴海县温泉,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生态环境的“吉祥三宝”成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优势,为海南州贯彻省委“三区”建设战略,打造三江源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推进重点工程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天然屏障、清洁能源这“吉祥三宝”,为海南州建设碧水蓝天的好家园提供了基础和可能,那么,海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采取持续有力措施,加快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则是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关键。
共和县有个地方叫塔拉滩,或许塔拉滩这个名字并不为大家熟悉,但要提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就必须要提它。“塔拉”系蒙古语,意为平原或滩地草原,是海南州共和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位于青海南山与河卡山之间,总面积443.72万亩,涉及海南州共和县铁盖、沙珠玉、恰卜恰、塘格木、龙羊峡、廿地6个乡镇。曾经,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年降水量减少、风沙危害等自然因素和一些人为活动的负面影响,塔拉滩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剧,严重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8万亩的速度在增加,草场沙漠化面积达101.11万亩。
为了治理塔拉滩,保护母亲河,共和县先后实施了马汉台绿洲生态农业实验区、塔拉滩围栏封育实验区、塔拉滩杨树深栽实验区等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如今,“人进沙退”,站在塔拉滩举目四望,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荒漠绿洲综合农田防护体系建立起来了,活动的“黄龙”被锁住了,春夏季节,塔拉滩再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景象,沙区内的枸杞等经济林也是长势喜人。
在共和县切吉乡塔秀村,记者看到,这个昔日绵延十几公里的不毛之地已被枸杞、柠条、黑刺等植物所覆盖,密密麻麻的枝杈诉说着这片土地在盛夏时的葱郁。基地的负责人赵全禄介绍说:“2009年我们试种了80亩枸杞,发现这里特别适合种枸杞,含糖量很高。现在我们有11800亩枸杞,明年我还打算再种个6600亩”。枸杞的价格从每斤30元到60元,赵全禄种的枸杞效益越来越好,成片枸杞林地不仅使当地土地沙化有了缓解,而且还带动了塔秀村三个合作社的发展,当地老百姓也收益不少。
贵南县是全省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全县沙化面积达3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4.2%,其中沙漠面积1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4.2%,主要分布在木格滩及周边的过马营多什则沟、茫拉河流域、沙沟河流域、森多黄沙头、龙羊峡库区等地区。采访中,贵南县林业局的曹成芳、李忠玉,森多乡卡加村村民、护林员周本加等人告诉记者,在木格滩沙化治理中,贵南人民可没少下功夫,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全县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学校学生、寺院僧侣、武装民兵,采取“乔、灌、草结合,封、造、管并举”的治理措施,在沙化重点地区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设置沙障等项目,用汗水浇灌出了一片片绿洲,如今,局部地区沙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沙漠周边草场得到恢复,风沙天气明显减少。
为构建碧水蓝天好家园,近年来,海南州组织实施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太阳能光伏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基地建设和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为构建碧水蓝天好家园,提出了“打造三江源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任务,并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现代生态农牧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了地区发展绿色产业方向。
为构建碧水蓝天好家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发展理念,叫停了黄河贵德72公里段梯级电站、共和铁合金厂、龙羊峡碳化硅厂、大河坝地区梯级电站开发等违背科学发展的项目,农牧民群众生态保护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加强烈,“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目标:建设生态文明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海南州更是如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持续发展,建设碧水蓝天好家园的根本基础。面向未来,海南州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的信心十足、思路清晰,他们将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把生态保护第一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各个方面,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机制。
以“打造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为目标,依托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实施好三江源二期、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龙羊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贵德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共和贵南防沙治沙综合治理、重点水源涵养地保护、重点山体林区湖泊生态链体系保护、城镇周边绿化生态造林屏障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普及培训九大工程,确保重点地区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一湖”(青海湖)“一库”(龙羊峡水库)“三滩”(塔拉滩、切吉滩、木格滩)“十沟”(共和县曲沟,贵德县东沟、西河、尕让沟、罗汉堂沟,贵南县沙沟、茫拉沟,兴海县大河坝沟、曲什安沟,同德县巴沟)为重点,加快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建设步伐。
加强荒漠、湿地、冰川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好青海湖周边流域治理和龙羊峡库区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继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全力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三江源农牧区清洁等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
我们相信,这些是思路、举措,更是信心、行动,会让海南州的生态变得坚强、坚强、更坚强,让留给子孙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实现富裕与美丽的有机统一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恶化更不是我们的追求。那么,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鱼和熊掌,能否兼得?怎样兼得?
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海南藏族自治州,面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结合州情实际,把“打造三江源区绿色产业聚集发展桥头堡”上升为自治州发展战略,实现了富裕与美丽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径。
绿色发展,世界大势所趋:绿色发展,青海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海南初尝硕果:田野里的温室大棚,形成了一条条“白色长廊”;广袤、无公害的草原上,有机、良种养殖取代了旧有的粗放养殖;曾经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已经渐渐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所替代;黄河岸边、青海湖畔,蓬勃发展的高原旅游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发展方式转变的背后,是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是行为方式的革故鼎新,是体制机制的自我创新,是新模式、新思路、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
黛青色的穹庐、鹅黄色的浅草,如云般游走的牛羊、如花般绽放的笑脸……行走在西海南岸,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幅生态美、百姓美、发展美的秀美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