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省旅游局局长徐浩谈青海旅游发展
从三江源头到昆仑之巅,从祁连草原到可可西里,从鸟类天堂青海湖到佛教圣地塔尔寺,从油菜花海门源到“天空之镜”茶卡盐湖……神奇而美丽的青海,似乎在一夜间,成为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圣地。在这种青海旅游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2105青海文化旅游节即将召开,为此,省旅游局局长徐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青海旅游业发展。
今年是我省“生态文明旅游年”,那么到目前,旅游总体情况如何呢,徐浩告诉记者,1-7月份,我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309.6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完成年计划的59%,其中入境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38.6%;实现旅游总收入139.15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年计划的58%。
全省实施的旅游“春潮行动”,从2月至5月底奋力“大干100天”,推动了全省旅游的高点起步、快速升温。我们在央视的多个频道推出“大美青海”旅游广告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公交站点,推出“青海蓝”系列色彩广告,还赴甘肃、陕西、新疆和广东、福建、江苏等重要客源地,举办了“万人游青海”、旅游资源分享会、丝绸之路青海道等推介活动。仅上半年就开展了11个批次的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今年旅游宣传在互联网中“火”了起来,那么,我省将如何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提高旅游宣传与服务?
对此徐浩说,现在在中国旅游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青海省旅游局已经排到全国第三。我们做微信平台,做网络热帖,形成一次次网络转发热潮,让更多省外人了解青海,愿意走进青海。
今年,我们主导了两次“快闪”,一次在青海湖畔,目前转发量已经超过二百万次,最近一次在门源油菜花海,阅读量过了六十万次了。我们采取网络热帖、快闪等轻松活泼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从手法上、方式上,将原本的旅游宣传再做创新,这与目前主流的审美贴近、和时下的时尚风潮相贴近。
目前,利用网络宣传只是我们的其中一个功能,未来,我们还要将网络产业扩大影响,打造产业链,最终形成“互联网+”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更新发展业态。现在我们在和联通协商,打造覆盖县乡一级景区、餐饮、车辆等服务功能的网络地图。即使再偏远地区的旅游产业,未来都能实现“触网”“触电”,为游客提供更为便利化的服务。
针对我省在加强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掘本区旅游资源潜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徐浩告诉记者,上半年全省重点实施了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循化波浪滩、互助土族故土园、共和龙羊峡、格尔木汽车营地、坎布拉俄家台旅游综合设施、年保玉则旅游基础设施等103个旅游重点项目。同时,推进了“十三五”旅游规划和藏区旅游重点项目编制工作;加快了互助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启动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修订《全省自驾车营地建设标准》……
首次在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地铁、公交、网络等新闻媒介推出旅游广告;赴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意大利开展丝绸之路旅游推广;组织旅游企业赴新马泰进行旅游推介,与三方旅游业界就包机等洽谈,促成游客互送协议;邀请意大利、日本、韩国的旅游企业赴我省考察踩线;推出11条面向国际的精品线路,召开入境旅游市场工作座谈会,引导旅游企业与境外旅行商建立合作机制,吸引和招徕境外游客。
随着我省“厕所革命”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厕所建设的力度,计划今年将新建旅游厕所103座,到2017年,争取在全省建设旅游厕所500多座。我们还制定实施《青海省现有公路交通干线旅游厕所布局规划》、《青海省旅游厕所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全省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和利用水平,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青海主要交通节点、A级以上景区的厕所基本满足了旅游市场需求。
在谈到我省旅游下一步还将重点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时,徐浩指出,我们将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在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方面,抓好秋冬季旅游工作,推出一批冰雪、徒步等旅游产品和民俗活动,举办秋冬季旅游交易会,逐步实现淡旺季均衡发展;升级自驾车旅游配套设施,发展环湖自行车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示范村建设;着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与省扶贫部门推进51个旅游扶贫村试点工作,带动农牧民群众就业、增收;加大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等复合型产品开发;举办青海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创意水平;加强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方面,完善旅游安全责任和保险保障体系,继续开展全省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综合整治工作,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设立“品质旅游榜”,建立“黑名单”制度等。(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