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驿站 大唐盛世——“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六

16.04.2018  08:06

  青海新闻网讯 唐蕃古道的西段是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又是唐蕃古道西段的必经之地。《新唐书·地理志》中,对唐蕃古道西段的描述很详细:从长安出发,经过秦州(甘肃天水),狄道(甘肃临夏),进入青海境内,过龙支古城(民和)、鄯州(乐都)、鄯城(西宁),赤岭(日月山)等地,到悉诺罗驿,到合川驿(西藏那曲),最后到达逻些(拉萨)。

  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分布着很多古城和驿站,这些古城和驿站,有些已经消失,有些依然矗立在古道边。这些古城和驿站,不仅为官方服务,也为往来商旅提供方便和武装安全的保障。所以青海也被称为唐蕃交往的“黄金桥”。

  龙支古城:百姓跪问天子安好

  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唐与吐蕃的关系,尽管有时兵戎相见,但和平交流是主流,特别是唐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结成甥舅之国后,唐蕃古道上更是使臣、商旅往返不断。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吐蕃请求划定唐蕃之间的疆界,唐穆宗便派遣大理卿御史大夫刘元鼎沿着唐蕃古道西段,前往吐蕃会盟。

  刘元鼎从长安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唐蕃古道上繁华一时的龙支古城。当年的龙支古城,位于今民和县境内,如今也叫北古城。如今的古城,早已不复往日繁华,只有一些残垣断壁。

  张生寅,青海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他说:“史书中详细记载了刘元鼎会盟所走的路线,以及在路上的所见所闻。”书中记载,当时刘元鼎到了龙支城,看到古城道路两旁桃、李、榆、柳等树木成行,村庄里住的都是唐人。因为他们很久没有看见过唐朝的官员,所以都出来夹道欢迎。刘元鼎在龙支古城时,还有千名老人到他面前跪拜哭泣,打听当朝天子是不是平安。原来这些老人是因为战争而流落在龙支古城的汉人。

  之后,刘元鼎又过了赤岭,到达了吐蕃赞普的夏季牙帐,完成了吐蕃会盟。

  纥壁驿:唐使臣故于此

  出了鄯城,唐蕃古道上的下一站就是赤岭,在赤岭周边修建有好几处驿站。纥壁驿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史书中对纥壁驿具体方位的记载,我省历史文化学者任玉贵先生推测,唐蕃时期的纥壁驿很有可能设置在日月山下的哈拉库图古城附近。张荐,唐代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历任左拾遗、太常博士、秘书少监等职。因为一次政治使命,张荐将生命留在了千里之外的纥壁驿。

  《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十年(公元804年),吐蕃赞普去世。唐王朝便派遣张荐前往吊唁。也许是因为古道道路行进艰难,再加上气候恶劣等原因,张荐在途经纥壁驿时,病故于纥壁驿。

  张荐只是古道上往来千万人中的一位。据了解,自七世纪以来,唐蕃之间的使臣不断,仅唐派遣到吐蕃的使臣就有六十多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和亲、会盟、吊唁、进贡、请市等,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生寅先生介绍,湟源县的营盘台很有可能是一座唐代驿站遗址,如今古城只留有残墙,之前考古人员曾在营盘台发现唐代的灰陶片,还有开元通宝。

  正东巴古城:传说中的公主驿

  张生寅先生曾在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工作过一段时间,2017年又参与了“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海南境内遗址遗迹的调查工作。

  张生寅先生说,海南州共和县有一座正东巴古城遗址(也叫东巴古城遗址)。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200米、东西约100米。城墙残高两米多、基宽六米左右,有南北两座城门。从古城城墙来看,当年的古城上很有可能还有马面。

  有专家认为,正东巴古城有可能是宋代城池,主要原因是古城内曾经有宋代文物出土。但是张生寅先生认为,正东巴古城很有可能是唐城,他推断的依据是正东巴古城的筑法。

  因为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正东巴的古城只留一些残墙。令人十分好奇的是,在那些残墙上,分布着许多排列有序的圆孔。

  张生寅先生说:“这是甘青地区唐代筑城的一种方法,也许是为了让城墙更加坚固,筑城时人们会将一些木头横插在墙上。正东巴古城残墙上的孔,实际上是当年的穿木孔。因为受风雨洗礼,当年的木头腐朽,就留下了一个个孔洞。”在我国一些唐代古城,以及我省湟源县的唐代北古城以及门源的克图古城上,都有这种穿木孔的痕迹。

  当地老百姓传说,正东巴古城是当年为了文成公主进藏而专门修建的一座驿站。但是专家考证,这座古城修建时间约在公元695年前后,而文成公主是公元641年和亲的,在时间上显然有所出入。虽然正东巴古城是在文成公主和亲后修建的,但是正东巴古城依然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历史上的正东巴古城曾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古城又位于进入共和盆地的要道上,这些都促使正东巴古城成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上往来使臣和商旅补给和休憩的地方。

  切吉古城:汉人筑城在高原

  2017年9月,张生寅先生和“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调查组的专家再次来到了位于海南州的切吉古城。

  切吉古城是一座整体呈“日”字型的城池,古城墙体倒塌严重,残存部分断断续续。之前,有专家考证,切吉古城可能是明清时期的古城。但是此次前往切吉古城的专家们,在切吉古城中有了新的发现。

  张生寅先生说:“我们在切吉古城中发现了一些建筑构件,有手印砖、兽面瓦当、青辊瓦和鸱吻残件等,这些文物的年代较早。在切吉古城不远处,还有一处‘唐渠’,当地百姓还曾在‘唐渠’中发现过开元通宝。”

  在古代,对建筑部件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从残留的建筑残件看,切吉古城在当时是一个规模和等级都比较高的城池。”张生寅先生说。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调查组的专家们还发现,切吉古城有大火焚烧和二次增筑的痕迹。所以专家们推测,早在唐代就有汉人在切吉古城及周边活动。

  据了解,唐时的驿站设置,一般是九十里一驿。但也会根据驿站所处的地理位置有所调整,驿站一般设置在岔路口或者河边上,以方便往来使者和商旅。

  切吉古城处于切吉河附近的一个岔路口上,西北可到海西,西南可到玛多等地。在切吉古城中,专家们还发现有蒙古文的瓷片。

  二次增筑和瓷片的发现,说明切吉古城很有可能从唐朝一直使用到了元代,甚至明清。一直为往来于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上的人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