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一江清水向东流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得好!”
“祝贺贵德!”
“天下黄河贵德清,贵德人民欢迎您!”
……
11月16日,在湖北十堰召开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消息传开,贵德人的朋友圈迅速被类似的信息刷屏。
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对于贵德来说,不仅意味着新添了一张国家级的新名片,更意味着这座高原县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贵德县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绿色产业发展,把绿色生态的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
可以说,持续的坚守和努力已初见成效。一个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的贵德正向我们走来……
从制度到实践,环保理念层层深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细细梳理推进的脉络,不难发现,在贵德,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12年,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创建工作;2015年,编制了《青海省贵德生态县建设规划(2015-2020年)》;
2017年,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镇、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城镇、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
2018年,编制了《贵德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2019年,修订《青海省贵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9-2025)》,并对照国家的37项指标,收集、核对、更新及完善各项指标印证资料190余份,全面查找创建短板,全力推动问题整改。
为了把蓝图变为现实,贵德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22名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52个重点职能部门和7个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五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推进会等,专题研究,重点部署。工作有人安排,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德县委、县政府不仅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县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全面分解落实生态县建设目标任务,还将生态创建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纳入责任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乡镇部门协作、全县人民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和“主动服务、提前介入、源头参与、全程监督”的要求,工作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从源头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大力开展政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等为主的“十进”活动,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延伸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等各个领域,落实到机关、学校、社区、家庭等各个方面,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从理念到成效,绿色发展颜值更高
“你看看,现在养牛可跟以前不一样了。”走进位于贵德县新街回族乡麻吾村的贵德麻吾惠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牛棚“巡查”的合作社负责人马贵虎笑着卖起了关子。跟随他的脚步,记者看到不仅偌大的牛棚十分干净,畜棚里的味道也不刺鼻。
谈起养殖,马贵虎可是专家。他说,为了环保发展两不误,他对合作社的7个畜棚进行了升级改造,不仅搭建了雨棚,还建起了专业的堆粪场。所以不仅畜棚变得干净,养殖场气味也比以前小得多。
马贵虎合作社的升级是贵德县农牧业标准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生态农牧业工程,贵德全面实行舍饲禁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加快实施土地流转,扶持发展特色种植、高效养殖、林下经济、饲草产业。数据显示,目前,全县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总数分别达到341家和161家,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总数达到54家。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农牧业。
实施生态工业工程。深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加快传统企业改造步伐,全县低耗能、环保型工业企业达到64家。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坚持生态保护红线,不折不扣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有序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公益林保护等修复项目。巩固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清理整治生态管控范围内的“四乱”问题,确保河清岸绿。
实施生态城市工程。坚持“绿色、科技、人文、统筹”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县城“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累计新建和改造道路24.2公里,亮化道路22公里,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 ,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29平方米。
河西镇加莫台村是一个背靠荒山的小村子。今年春天,一场大规模的荒山绿化行动在这里展开。全村500多位村民齐心协力,为荒山荒坡披上了200公顷的绿装。“这是我们县上实施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不仅我们村,镇上一共有9个村参与其中。”村支部书记马国元告诉记者,为了“打好这场硬仗”,村民们从去年冬天就开始准备。
“效果当然是明显的。山坡上的鱼鳞坑有效拦截了山洪,草长得都比以前好,等到过两年树长起来,就是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保护到修复,着力补齐生态短板
“县生态环境局吗?我们厂隧道窑烟气的脱硫塔发生故碍,导致大量烟气外排,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厂部发生火灾!”
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抢救救援组、应急监测组、事故调查组等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0月18日,一场有80多人参与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在贵德县南门建材料厂开展。整个演练过程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响应迅速、行动有序、处置规范,贴近实战。
“通过演练,提高了我们的业务技术水平,检验了大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对突发环境污染应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县环境监察大队队长南见昂德有些激动。
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是贵德县执法队伍不断加强、执法机制不断完善的表现之一。
据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马玉斌介绍,为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力量,贵德县抽调相关单位的8名骨干力量建立县生态环境保护巡查管理工作组办公室,并将其生态环境巡查职能交付生态环境局,有效补齐了生态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偏弱的短板。
“同时,为做好污染源监管治理,我们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现河湖管理全覆盖。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完善取水许可登记制度,用水总量始终控制在0.93亿立方米以内。通过工地封闭围挡、易扬尘物料堆放覆盖、出入车辆冲洗等‘6个100%’防尘措施,因施工造成的扬尘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景文说。
通过节能减排行动,辖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100%,断面水质监测分析,水温、化学需氧量等20项指标均符合Ⅱ类标准;通过生态治理恢复工作,切实查处了一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企业,确保黄河流域一江清水向东流;
通过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2018年完成人工造林1600公顷,封山育林2866.67公顷,森林培育2266.67公顷,义务植树70余万株。
“说起我们加莫台村,当地有句土话叫拉羊皮不粘草。山坡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以前山上真没几根草。可最近几年,树多了,草绿了,村上的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这不,今年还实施了高原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采访中,加莫台村委会主任兰确才郎笑着与记者分享起村上的变化。
行走在贵德大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景象如画卷徐徐铺展。目前,全县已累计投资8亿元,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58个;投资5169万元,实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73个村,极大改善了农牧区人居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北控城市服务(贵德)有限公司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年服务费1597.2万元,城乡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回望来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动画卷已经在贵德大地徐徐展开,11万贵德儿女正以实际行动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实践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