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天上那条“路”
50多年前,茫崖的开发者们就渴望有条“天路”,让这个距离西宁有1300多公里的小镇,飞跃沙漠戈壁中心。50多年后,这个梦想因为花土沟机场建设者们的一路挑战,即将化为现实。
几年来,建设者们将脚印深深地印烙在这里,戈壁盐渍上,一座现代化的航空港拔地而起。终于,让一条“天路”出现在这绵亘不绝的千里沙漠上空。
2012年刚被任命不久的花土沟机场建设分部指挥长魏成存,经过一天的颠簸来到了花土沟,映入他眼帘的是沙漠、戈壁和盐碱地,月牙形沙丘,嶙峋狰狞的雅丹地貌,感受到的是毫无绿意、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然而,他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老魏以及负责对外协调的指挥长助理李俊强和年近50岁的驾驶员曹建宁,这三个男人率先在戈壁上撑起了花土沟机场建设分部。简易房里,支起一口锅,三个人也撑起了一个家。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技术员,既当司机、又是后勤,偌大的工程就是从一个小房间里站了起来。
建设分部离所有的行政单位都很远,所有的建设手续当地办不了。即便是一个最简单的签字盖章,也需要在西宁、德令哈和茫崖镇三地来回往返。
从花土沟出发,到达格尔木最快也需要6个多小时,到达西宁则需要一天多至两天的工夫。为了提前做好场外配套工程建设协调工作,西行,东进,再西行,又东进,他们反复丈量这条古丝绸之路。
“茫茫的戈壁望不到边,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我们柴达木,哪里哟……”这是老曹到花土沟后,学会的民谣。路上面对茫茫戈壁沙漠,总会情不自禁的来上两句。
在花土沟通往外界的惟一道路上,没有太阳就不能辨方向,没有界石就无法知距离,但司机曹师傅连一路上有几个坑都如数家珍,笑称闭着眼睛也能开到花土沟。
老魏他们所受的艰辛,最终在工程推进速度中得到了最好回报。当年10月,供水工程率先完成施工,道路、供电、供气、通信、防洪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市内基地工程实现了与机场建设同步完成。
在这茫茫戈壁沙漠建设一座现代化空港,从来就不是一件没有难题的事。机场地基处理试验段,就是当时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试验段,顾名思义,就是要为整个机场工程提供试验数据,为大规模施工提供依据。
而花土沟机场方圆两百里内都是荒漠戈壁,土质含盐量极高,2米以上均为中高盐渍土,是我省盐渍土场地建设中的第一个机场。如果盐渍土地基处理不当,就会引起跑道发生盐胀或溶陷破坏,影响飞机运行。
最终,通过借鉴库尔勒、敦煌等邻省机场建设经验,对各个方案进行现场试验对比研究,最终确定了采用土工布包裹粗粒石,设置1.5米厚防水粗颗粒隔盐层的跑道地基处理办法,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跑道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
2013年3月,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前期试验段工作陆续完成,飞行区和航站区的土方工程正式动工了。建设分部陆续有新同志加入,3个人变成4个人、8个人、10个人,简易房住不下了。这时,当地政府送来了几套廉租房,成了他们在荒漠戈壁上的“家”。从那时起,每次结束施工回到镇里,大家总是相互招呼着“回家”。
几年来,机场不远处的尕斯库勒湖独有的湛蓝湖水,以及泛着金色光芒的千奇百怪的盐花,变成了建设者们最爱的“鲜花草地”。因为他们心中,和花土沟的开发者们一样,有个“天路”梦,渴望着有一天“神鹰”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