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城市-西宁”品牌如何叫响 ——西宁市科协主办“凉爽城市—西宁”城市品牌建设研讨会论文摘登
青海新闻网讯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两个绝对”,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中的积极作用,按照我市“十三五”规划关于“发挥世界凉爽城市品牌效应,建立国际生态文化交流基地”的部署要求,市科协、市气象学会组织召开了“凉爽城市-西宁”城市品牌建设研讨会。会上,来自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研究员、博士刘艳香,省社科院、省科技厅、省气象学会、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博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市气象学会的专家学者,就“凉爽城市-西宁”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性分析报告,多角度、多领域、多维度进行了交流研讨,提交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广度和研究深度,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现摘要刊登。
打响“凉爽城市”品牌优势多多
柳艳香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台研究员博士
气候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越来越多的城市更加注重气候资源的挖掘,竭力打造气候优势的城市品牌。以气候优势授予的城市品牌有“中国凉都(贵州六盘水)”、“中国避暑之都(贵州贵阳)”、“中国生态气候城市(四川雅安)”、“中国气候养生之乡(浙江丽水)”、“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内蒙古乌兰察布)”等。西宁不仅具有天赐“凉”缘,同时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以及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这些都是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和凉爽城市最丰富的天然资源。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宁夏季平均气温呈弱上升趋势,使西宁更加趋向“凉爽与舒适”范围。随着西宁气候趋向暖湿化,亦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宁地区消夏避暑的条件会越来越好。西宁“更适宜建成西域特色的高原型凉爽城市”。分析来看,气候方面,西宁具有温湿度适宜、风速偏小、晴天日数多、夜雨率高等人体舒适养生小气候特征的“凉爽”资源;环境方面,空气质量优良,水环境、声环境达标,同时西宁依托中度高原海拔的优势,是开展高原健体、高原疗养、高原养生的绝佳圣地;低碳城市方面,西宁市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极高的新能源利用率成为了西宁市开展低碳发展,减少城市热岛的有利条件;旅游城市发展方面,西宁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具有非常高的游憩价值,同时西宁市近年来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头也是明显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旅游产业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适宜打造“凉爽城市”气候品牌。
西宁城市品质:凉爽气候的优势与挖掘
刘峰贵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国内外城市和乡村都在挖掘自己的固有品质,国内有“避暑型”“宜居型”“田园型”“生态型”等城市类型,名目繁多,其目的都是为了挖掘出自己城市的自然品质,这些城市类型中无不隐含着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炎热的夏季人们通过跨地区旅游,感知和体验舒适气候资源而获得身心愉悦,因此,“气候宜人”成为旅游城市重要的附加值。
人的个体感到舒适的气温是17℃~28℃,西宁从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海陆距离、地形地貌等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中国十大避暑城市”中唯一处于温带内陆高山、高原型的避暑旅游城市。通过游客可感知的气象要素和气候舒适度来看,西宁夏季月均温均低于19℃,介于人体舒适度下界,相对湿度在十大避暑城市中最低,日照时数和晴天日数最高,夏季气候资源舒适而又干爽,同时,西宁高空风速较大,空气质量优越,8、9、10月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为旅游季西宁的“清净”天空创造了条件,从丝绸之路沿线14个节点城市比较来看,西宁市属于沿线旅游城市中唯一的气候非常舒适型旅游城市。西宁则是一种纯自然形成的“凉爽城市”,保持凉爽城市气候品质,既是一种节约,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
优越的气候资源,是城市的一种自然品质,随着丝绸之路沿线旅游的兴起和国内外差异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西宁的这种自然品质会成为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气候与西宁的文化禀赋
李朝 青海博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的形成是社会群体适应自然、社会的结果。西宁人的文化价值观或称为文化禀赋的形成,与西宁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有着密切关系。
热情开朗,乐善好施,随遇而安,顺天应命。西宁地区的气候及其物质资源,培育了西宁人随遇而安,崇山敬水,乐天知命的性格,并成为西宁社会的基本心理机制,延续至今。
吃苦耐劳,敦厚朴实,善于沟通。处在中国农牧的分水岭,人们通商往来,互补余缺,是丝路文化最早的奠基者,善于沟通的性格,敦厚稳重的为人,推动丝路青海段及其沿线成为彼此互动的交通的驿路、民族的走廊。
宽厚仁爱,笃信权威,执着坚毅,愚公移山。地域高度差引发西宁气温、日照、降水、气压等生存要素,使得人们以社群和族群结盟的方式凝聚,以趋利而聚、避害而散的协同共生的族群生态,行事粗率略乏精细的性格。
安分守己,少取多予,真情暖心,平和安详。面对垂直的气候地带性差异,西宁乃至整个高原的人们总是以“多循环,少浪费”的平衡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和睦亲善,存异求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促使人们更加渴望交流,西宁以河湟为中心向周边延展,形成纵横南北,贯通东西,通过唐蕃古道等,将各个民族和族群连接起来,形成彼此互通、互补、互染、互鉴,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和族际关系。
某种程度上,西宁人在气象环境下形成的文化禀赋,不仅影响了整个黄河上游地区,而且波及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敦煌西域等地区。可以说,西宁之凉,乃天下之爽。
“凉爽城市”西宁城市品牌发展新高度
杨娟丽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
凉爽城市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素,分别是:城市夏季气温与人体对温度的感知舒适度相匹配;便利的交通、通讯和生活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安全环境条件和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国际化。“凉爽城市西宁”品牌为西宁市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推广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城市多边外交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
“凉爽城市西宁”的打造,是一个展示西宁国际形象,宣传西宁,展示青海的好机会。同时也可以吸引丝路沿线城市积极参与进来,共同研究和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城市治理,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凉爽城市西宁”品牌也是西宁城市发展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西宁城市文化灵魂和市民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2017年,“凉爽城市”品牌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由专家团队所构造的凉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标志着“凉爽城市”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体系标准,这个标准也邀请更多的绿色生态城市加入进来,一起创建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凉爽城市”品牌将对西宁市的品牌发展方向、品牌战略、形象塑造等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西宁市需要不断地自我优化和提升,确立正确的品牌战略和有效的品牌发展策略,凝聚核心竞争力。
西宁的“凉爽”有了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冯蜀青 西宁市气象学会会长高级工程师
“凉爽城市”通常指在城市夏季气温适宜,人体对温度的感知舒适度高,具有便利的交通和生活设施,同时拥有良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和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
自2014年,市科协和市气象学会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省气象学会、市外办、市气象局、青海博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合作,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西宁市气象学会组成科研团队,以世界凉爽城市的内涵为原则,充分考虑西宁独有的气候和生态特征,从凉爽人居生态环境指标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10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设计,前后征集了省社科院、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及西宁11个相关单位118条意见建议,经过修订完善和论证补充,建立了“凉爽城市-西宁”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够全面深入刻画西宁独特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和自然资源的优势,为“凉爽城市-西宁”城市品牌的建设迈出了有律可寻,有据可依的关键性一步。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为解决日趋加重的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而制订了长期行动的“凉爽城市”计划。“凉爽城市”的概念不仅是避暑地,更是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西宁建立“凉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意在把西宁“凉”的依据做深,把给旅游者带来的“爽”做透,通过对西宁“凉爽城市”独特气候和人居环境的评价,发掘气候资源的生态经济和旅游价值,推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