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向世界自然遗产目标挺进

05.05.2016  08:55

  青海新闻网讯  可可西里,蒙古语,意为青灰色的山岗。

  可可西里,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基因库,生态学家称其为“野生动物的王国”。

  一

    4月初,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邀请记者参加“重走英雄路?再进可可西里”感悟自然绿色行主题活动。举办这次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追忆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号召江源牧民参与生态环保;二是加强宣传,为可可西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摇旗呐喊。

  其实,在治多县举办此次活动之前,省政府和玉树州已经迈开了可可西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步伐。2014年10月15日,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省上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地质、水利水文、气象、美学等专业的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组。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可可西里申请列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工作。

  今年1月30日,青海可可西里申遗文本已正式送达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至此,青海可可西里获得2017年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惟一入场券。

  可可西里世界遗产提名地在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平均海拔都超过4500米,提名地面积约为370万公顷,缓冲面积为230万公顷,总面积约600万公顷。地域面积涵盖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一部分。

  可可西里是荒凉的,荒凉背后的却是原始生态美,超脱尘世的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湖泊、荒滩、沼泽,成群的野生动物在广袤的大地上尽情奔跑,这是生命的律动。

  二

  对于世界自然遗产,很多人并不熟悉。其实,世界自然遗产的列入标准极高,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031项世界遗产,被认定为自然遗产的仅有197项,我国也只有10项。世界自然遗产代表着全球最为典型的自然资源。

  那么,可可西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它的优势在哪里?

  可可西里是中国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1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冰川广布,区内有冰川255条,面积750.7平方公里,冰储量816.489亿立方米,更有钾盐、金、银、铜、铁、煤等矿产资源,是天然的资源富矿。

  可可西里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被专家认为是“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的活态实验室”。这里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还有哺乳类动物30种,隶属于5目12科20属,鸟类有56种,隶属10目22科。全球濒危物种、青藏高原特有物种——藏羚羊的故乡就在这里。

  可可西里还被专家称“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和生境最后的庇护所”。这里拥有可可西里龙胆、可可西里地梅等十余种独有、珍稀的植物,还有乌兰乌拉爪龙虱、可可西里淋龙虱等新发现的独有物种。

  三

  据了解,今年9月,可可西里将迎来世界生态学家最后的检验,到2017年夏季,可可西里自然遗产申遗将在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表决。如果可可西里申遗成功,那么可可西里不仅仅是青海的可可西里,更是世界的可可西里。

  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自2014年10月启动以来,省申报世界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申遗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玉树州成立了州长任组长、常务副州长和分管副州长任副组长的可可西里申遗领导小组,提名地治多县、曲麻莱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完整的工作网络。

  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橱窗、大型户外LED等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大可可西里申遗宣传力度,向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重点讲解可可西里申遗的重大意义。目前,可可西里申遗已经成为全州上下的共同愿望和统一行动,4月19日在玉树市开展了“三江源生态林”万人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再一次进行了全民动员。

  为可可西里申遗,玉树州还研究制定了《玉树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方案》、《可可西里申遗展示中心项目和申遗提名地环境因子监测站点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方案》,并确定玉树州博物馆为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

  玉树州副州长朱战民说,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做好可可西里申遗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管理局、不冻泉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等保护站和提名地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设施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了省内外相关专家评审,本月将进入实施阶段。对国道214沿线,省道308、309、312沿线和旅游景区及周边村庄的白色垃圾、违章建筑、违规广告宣传牌、公路两侧违规经营点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及周边村庄环境面貌得到了整体改善。

  与此同时,玉树州配合省申遗办完成了《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青海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文本》和《青海可可西里自然遗产资源图册及影像资料》的编制、评审、报送工作,参与了《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实地资源调查工作实施方案》《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实地保护条例(草案)》等有关方案条例的意见征集和实地调研等工作。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根据省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邀请北京专业设计团队,对可可西里管理局展示中心、索南达杰保护站宣教中心布展项目进行了初步设计和预算。为配合做好可可西里资源调查工作,管理局派出富有经验的业务骨干,行程6000公里,为资源调查提供了安全的后勤保障,确保了整个申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青海可可西里申遗,必将让全世界更加熟悉生态青海、大美青海。

                生态论坛:只为更好的保护

              可可西里,一块生态保护的重地。可可西里申遗,各方动员,上下求索,万里觅“封号”,只为更好的保护,只为永远的净土,只为把可可西里保护码放在一个更宽视野之内、更大舞台之上、更高支持之中。

  可可西里“清纯”、脆弱,这是共识;可可西里无双、无价,这是骄傲。但共识里有深沉的危机感,骄傲里有紧迫的责任感。这种极具烧灼感的危机、责任意识清晰而坚定地告诉青海、告诉世界: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如果一定要有人的活动,那肯定且唯一指向对于这一“最后原始”的保护。让我们做可可西里“无人区”里的“藏羚王”,决不让可可西里的动植物失乐园,并以这种精神,决不让地球村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灵失家园。

  护无忧乐园,建绿色家园,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很多时候,利益冲动和短视行为让我们淡化了对自然的敬畏,漠视竭泽而渔的危害,侥幸于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这与其说是过于自信,不如说是掩耳盗铃,二者是程度不同的不负责任。去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过去500年来,人类已经使陆地上野生动植物总量减少了10%,使物种总量减少了14%,绝大多数损失都发生在100年以内。这是多么大的遗憾!毋庸置疑,如果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短期内可能不会导致可怕后果,但人类的生存质量、人类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生态文明注定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只因为地球对于人类唯一,对于所有物种的后代唯一。与其说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做出改变,不如说是“村民”毅然做出抉择:在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做出抉择,在地区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做出抉择。事实上,这种抉择,是一项事无巨细又须事事小心的浩繁工程,而可可西里申遗是这一工程中有灵感、有创意、有温度、有担当的厚重一笔。因为,可可西里兼具世界自然遗产意义、全球生态保护价值。价值连城、美不胜收,不可多得、不可替代,呵护的自觉化作申遗的理由。

  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可持续理念下,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严格按主体功能区规划来,体现青海对国家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贡献。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就是禁止开发区域。这一“放下”清醒而坚定,彰显生于斯、长于斯的青海人特殊的生态信仰。可可西里申遗是一个标志,它将让公众更加了解青海人的生态意志、保护诉求、绿色情怀、文明愿望,并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关心和参与。不欠子孙债,负责千万代,这是我们的使命,这是我们的热爱。

  等闲识得东风面,人们对乐园、家园的勾画总是通透、靓丽的;万紫千红总是春,人们对保护、建设的行动也应该是积极的、全身心投入的。让我们在填补省内相应空白的可可西里申遗中探索高寒地区人类自然遗产的保护良策,在与大自然——这个不会说话但绝不缄默的朋友的“对答如流”中成功书写这颗蓝色星球的天人合一。

  可可西里,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申遗的过程,理应是做更好的自己。雪域无言,净土端庄,让我们由衷期待青海努力、国家信义挽手世界期许!

                生态故事:让新玉树绿起来

              5月初,记者来到玉树市德卓滩。举目四望,一行行新栽植的苗木排兵列阵、横竖成行的呈现在眼前,云杉身披绿色,青杨亭亭玉立,在一场春雨的滋润下,已经泛出淡淡的绿意。看着眼前的景象,玉树藏族自治州林业局局长昂江多杰的心里却着急起来。

  “眼看这些苗木就要发芽开花了,如果不抓紧多植树,多育苗,基地就荒废了”昂江多杰向记者言说着自己“熬煎”的缘由。

  用绿色感恩,用生态报国。“树”之于玉树,是生态健康,环境宜居的自然标尺,也是玉树人心里的绿荫情结。为加快玉树州城镇绿化建设步伐,努力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自2015年以来,玉树州委、州政府通过争取各种项目,整合各类林业资源,斥资2000万元,努力将昔日灾后重建期间干部群众办公和生活的德卓滩打造成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树贵如玉,故名玉树”,大多数人都调侃玉树州名的来由,也调侃着树在高原,树在玉树的境遇。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低,很多树木不适宜在这里生长,以至于常听到“在玉树种活一棵树要比养一个娃难”的说法。

  从去年8月1日开始,昂江多杰带领州林业部门全体员工开始着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准备工作,垃圾清理、预购苗木、地块整平、换土修路、铺建水管网……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每一道手续都未落下。

  “造林绿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基地的建设是未来玉树城镇绿化苗木供给提供的重要保障,更何况春雨贵如油,耽误不起呀!”趁着植树造林“黄金期”,昂江多杰一边和工人们在基地栽树,一边跟记者说道。

  已经60多岁的罗启鸿是省农牧厅专门派到基地的技术指导人员。罗启鸿跟植树造林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介绍说,第一次来玉树,看着德卓滩满地的砂石块,心里直嘀咕,在这里建成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近250人投入到基地的建设中,罗启鸿还和州林业部门的领导干部们一起栽种了12万株藏柳。看着一颗颗栽植的苗木洋溢着绿色的气息时,罗启鸿开心地说“舒坦,基地的样子出来了,舒坦!”

  遵循先易后难、由近及远、腾出一片地,绿化一片地的栽植原则,截至目前,德卓滩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完成育苗地块平整80公顷,换土达8万立方米,栽植各类苗木42万株、密植花灌木1万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引进种植的都是青海云杉、河北杨、珍珠梅、藏柳等适应性苗木。

  三分栽树,七分管护,栽植告一段落,紧张有序的管理看护工作也已经启动。如今德卓滩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成了青南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良种繁育基地的“样板”工程。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