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地名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发行仪式现场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包拓业 摄影报道) 10月1日,《可可西里地名文化》系列丛书发行仪式——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推介会在青海会议中心举行。
系列丛书包括《可可西里地名文化》、《可可西里之恋》、可可西里地名录》、《探寻可可西里》。系列丛书既是对开展可可西里地名普查工作的全方位纪实和概括,也是对这片神秘“处女地”地名成果转化的具体体现,形成的成果,强有力地支撑了三江源国家会园体制试点工作和可可西里申遗的成功。
治多县民政局长,治多县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普布才仁介绍,治多县地名普查工作于2016年4月在可可西里地区全面铺开。一支30人组成的普查团队,耗时15天,行进700余公里,环形穿越无人区,在可可西里,这样耗时长、阵容大、全域覆盖的普查还尚属首次。普查过程中,普查组以“杰桑索南达杰生前地名手稿、当地牧户、玉树行政区划图、格萨尔神授艺人”4把钥匙开启了可可西里地名的神秘之门。对区域内重名和一地多名的通过标准化处理确定了标准名称;对可可西里区域内自然地理实体的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现场采集了其坐标及多媒体数据。
初稿形成后,治多县各级干部、离退休老干部以及了解地名的群众、格萨尔神授艺人、资深学者先后召开了7次论证会,对新命名地名是否符合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乡愁的寄托进行充分论证,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建议,每一条地名都是集体文化和智慧,具有信息精准、文化浓郁的特点。书中也首次公开了杰桑索南达杰生前留下的《可可西里地名调查记录》内容和格萨尔史诗《勒池藏羚羊宗》《阿卿野耗牛宗》等鲜为人知的信息。
系列丛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整理了379条地名信息,填补了可可西里的地名空白;二是弥补了可可西里地区无人类涉足前例的和人文信息的缺憾;三是以大量的图片向世人展示了可可西里地区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美;四是首次提到了藏羚羊产子迁徙路线的三大神秘通道。五是对治多全县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系列丛书的出版对于治多来说,是一次探秘揭谜的历史标志,更是填补了地名空白的学术成果,系列从书是全新的地名文化类读本,是体现人文全新视角,追本溯源,注重历史,结合自然,让土地发出自己声音的佳作。
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高冀在发行仪式上表示,治多县在地名普查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治多模式”和以挖掘地名文化助推地名普查工作的有效做法,为全省地名普查工作起到了有力的示范引领和借鉴意义,治多县的地名普查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尤其是在弘扬地方地名文化,打造精品地名品牌的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中成为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