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物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评论员
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本次文物工作会议,专门就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思想深刻,要求明确,体现了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对文物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文物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为推动新时期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本次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一次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会议,必将进一步推动文物工作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资源状况基本摸清,保护经费和保护力量持续增长,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文物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文物拍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扩大,文物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切实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我们要大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自己的历史,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每一个人都浸润在中国元素之中,接受中华文明传统智慧的滋养,培育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适应的伟大文化。
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对“十三五”时期文物工作提出明确目标。《指导意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定义文物工作,无疑为进一步加强和做好当前的文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本次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都重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并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体现了文物工作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当今文物工作理念的新发展,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面领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必须成为当前和今后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后,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部署全国文物系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体文物工作者,应以全面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深入宣传和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进一步推动文物工作全面发展,擦亮国家的“金色名片”,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