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街19号院搬出的住户回来了
小新街19号院改造后的样子
孟繁珍大妈在城中区小新街19号院,住了20多年,这期间,她看到院里很多住户宁可租房住,也要放弃便利的交通、便捷的购物环境、优质的学校资源,搬出这个西宁市的“钻石”地段。这两年她又看到院里的老住户又搬回来了,这一搬一回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12月1日,记者走进小新街19号院,整齐的楼房、供居民休憩的文化长廊、片片的绿地、齐全的配套设施、一面面“晒”着居民们灿烂笑容的笑脸墙……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小区,让人很难猜想,居民们之前为什么要搬离?
孟大妈指着小区之前的照片说:“你看看小区的老照片就知道了。”斑驳的楼房墙体、被油烟熏得黑乎乎的窗户、院里挤得满满的三轮车、摩托车……这样“脏乱差”的环境让记者难以相信,这是眼前这个小区的“前身”。说起小区的变化,孟大妈的声音有些颤抖、眼泪还一度涌到眼眶。孟大妈说,自从小新街有了夜市,居民们的日子就添了“堵”,很多摊贩都很不自觉地将货物、摩托车、三轮车停放在院里,每天从下午4时开始一直到凌晨1时,小区都会奏起“车辆交响曲”,摩托车的嗡嗡声,三轮车的滴滴声,商贩们出摊和收摊的噪音,让居民们苦不堪言。更令人闹心的是,由于夜市上没有厕所,小区就成了食客们的公共厕所,小区大门背后、院子里的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成了“便所”,骚臭味儿令人作呕。回忆昔日,孟大妈至今还有些愤慨:“你说,这样的小区能住人吗?”于是,院里上演了“出走潮”,一些老人选择投靠儿女,一些年轻人宁可租房也要搬家。
小区居民们的闹心,饮马街办事处文化街社区看在眼里,为了切实帮助小区改善环境,社区为小新街19号院申请了西宁市第一批的棚改项目,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将楼体贴上了保温层、粉刷一新;将院里的停车棚拆除,设立门禁、安装监控,禁止外来车辆停放;将停车棚改造成文化长廊,设置休闲桌椅,让居民们在院里有休憩之所;开辟绿地,让小区有绿化区;将物业管理纳入大物业小管理模式……一系列举措让小区换了新样貌,昔日“出走”的老住户又回来了。居民张红英说:“我住着的单元这两天就搬回来了5、6户呢!现在院里干净了,我们大家心里也敞亮了,有时看到垃圾,都会随手捡起。”
变化不仅只在小新街19号,如今走在小新街上,这里再也看不到昔日污水横流、满街油污的样子。采访中,这里的居民们说:“以前走在路上要小心翼翼,生怕踩到哪块不平的地砖,溅起黑黑的油垢,或者滑倒在满是油污的街面上。你看,现在我们这里多敞亮。”这里的居民因为小新街的变化,而喜上心头,让生活增添了幸福感。孟大妈说:“‘四个扎扎实实’我们知道,我们小区、街道的变化,就是政府持续改善民生的写照。如今,西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相信我们生活的环境会越来越好,百姓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
离开小区时,记者回头看去,小新街19号院早已更名成了“和谐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