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变创新“盆景”为产业“风景”

20.07.2015  11:01

  孵化器所在的合肥高新区,正像一个水平高超的“园艺师”,综合运用培植土壤、播撒雨露、普照阳光等一系列手段,将辖区的创新“盆景”,精心打造成产业“风景”。

  有人说,对初创期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其市场并不局限于“一城一地”,把家安在哪里都一样。安徽辛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辛普科技)却以实际经历证明了此类论断有失偏颇。这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商平台建设的草根企业。前不久,该企业搬进了一个叫做“5F”创业园的地方。“乔迁”后的第一个月,该企业就接单480万元,几乎接近2014年全年500万元的营业额。

  “秘诀在哪里?集聚。”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回答得很凝练:越是初创期的企业,越需要与同行者抱团取暖,互联网企业尤其如此。

  5F创业园——一个诞生在废弃厂房里的孵化器,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时代脉搏,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首个民营TMT行业小微企业孵化器。

  培植土壤

  打造全生态链孵化器

  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能成功,失败的教训往往能提供更多的指导。

  就在辛普科技在5F创业园里踌躇满志,准备开辟更美好的未来时,先于其入驻该孵化器的另一个创业团队正忙着收拾行李,黯然离场。这个让人伤感的创业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注册成立了公司,做大米、鸡蛋等农畜产品的电商生意。去年底,新成立的企业在5F创业园签约了一间56平方米的办公室,但很快就选择了退出。究其原因,公司刚起步,营业额小,难以支付每月1000多元的房屋租金。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民营孵化器,5F创业园也处在起步期,无力为这家“败走麦城”的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房租优惠。

  以“小微”、“草根”型创新立区的合肥高新区当然明白“万事开头难”这个道理。成长在这个园区、或者落户这个园区的企业,多是一腔热血、三两个人的新团队,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长久立身的经营场所是当务之急。

  为给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合肥高新区以孵化器为核心建立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企业培育生态系统。目前,高新区有合肥科技创新创业苗圃、合肥梦工厂、极客咖啡等3家创业苗圃,孵化面积2200平方米,在孵项目50余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8家,省级孵化器4家,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00多家,毕业企业800余家。合肥高新区公办孵化器——合肥创新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一期入驻企业256家,吸纳就业1万余人。

  这些遍及全区的孵化器,成为了高新区企业成长的肥沃土壤。阳光电源、美亚光电、工大高科、科大立安、科力信息、金星机电……这些企业中,已不乏市值百亿元的上市企业,而分析他们的成长历程,都曾是高新区孵化器内的企业,如今这些企业已经“毕业”。以他们为龙头,太阳能光伏、智能装备制造、公共安全等产业在合肥高新区强势崛起,成为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

  “孵化器建设不仅仅是大手笔‘产业地产’的造城运动,充分挖潜、盘活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也是建设孵化器的重要途径。”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局长桂新生介绍说。

  5F创业园就是一个生动的注解。该孵化器诞生于合肥高新区的老旧厂房,采用LOFT的装修风格,目前已聚集了40多家TMT小微企业,这让更多的创业型公司有成长的可能,也有利于打造合肥高新区创新经济崛起的新亮点。

  洒播雨露

  巧解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犹如植物对雨露的渴求。然而,由于轻资产的特性,资本的雨露并不常常能够“降临”到小微企业身上。

  今年一季度,小米手环以280万只的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占据全球可穿戴设备24.6%的市场份额。小小手环的制造商,就是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米科技”)。以79元的市场定价来计算,仅此一款产品,就为华米科技带来近8000万元的月销售收入。而这样一个龙头企业,在2012年曾为申请100万元贷款被某商业银行拒之门外。“那时候我们有技术、有人才、有专利,但是银行不认这些。”公司一位创始成员感慨道。

  当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就位。2012年,华米科技(时名为华恒电子)获得首笔300万元“创新贷”,这是高新区管委会与某商业银行合作创立的一款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贷款产品。正是得益于此,华米科技才有资金去进行产品研发,进而获得小米科技的青睐。

  “几乎每一个初创企业都有与行业顶尖企业相遇的梦想,但大多数企业倒在了路上。”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让这些小微创新、科技型企业走得更远,合肥高新区开始构建全方位的企业融资网。目前,17家企业赢得了合肥高新区天使投资基金的青睐,为自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安徽省第一只由政府全资设立的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高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规模1亿元,累计投资额达到8388.5万元,投资行业涉及集成电路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智慧交通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

  此外,合肥高新区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使科技金融服务业朝着高端化蓬勃发展。目前,注册在高新区的创投公司达16家,基金总规模超过65亿元,软银、联想、九鼎、INTEL、KPCB、IDG等国内外知名创投公司积极投资。高新区出资2.2亿元发起设立4只创投基金,基金总规模13.48亿元。

  探索仍在继续。今年初,安徽省创设青年创业引导资金,首选合肥高新区作为试点。资金的一大亮点是以3000万元撬动1.5亿元。具体而言,省、区级财政按2∶1比例,共同出资3000万元,合作期3年,至2017年12月31日。合作期内,高新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债券、股权投资并举,扶持初始创业和发展创业,力争把资金规模放大至资本金的5倍,凸显杠杆效应和撬动作用。这意味着,在合肥高新区将有更多创客因该资金而受益。(经济日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杨 萃)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