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仁公司手牵一群牧民做“奶酪”

25.12.2015  16:44

  青海新闻网讯 深冬,当乌兰县茶卡镇飘起第一场雪,一年前从10多公里外的巴里河滩村,搬到茶卡镇70多平方米新楼里的68岁的尕金美德,趴在自家的窗台上看着窗外的鹅毛雪,不再像往年“见雪就闹心”,由内而外都是一片轻松:“自家的300多只羊和5100多亩草场,都拿出来交给了县吉仁生态农牧业公司。不然这会儿全家就在雪窝里忙乎呢,眼看又要到了公司年底分红的日子,自己和老伴就等着在暖乎乎的家里数票子了。”

  入冬的前些日子,住在一个楼院的原巴里河滩村的乡亲们,聊起今年不断下滑的羊价,大家心里都犯了嘀咕;“虽说今年6月已领到了上万的分红,可眼下羊价掉了,吉仁公司拿啥给大伙儿兑现羊群和草场入股的分红?”没两天,吉仁公司的经理张国宾到家里串门,当过十几年“老村长”的尕金美德,向张国宾说出了大家的隐忧。

  不曾想,张国宾一脸风平浪静:“瞧好吧!乡亲们分红的一个子儿都不会少。”

  钱没拿到手,心里总是不踏实。夜里,上了岁数本来睡觉就少的尕金美德,总像过电影一样,想起一家人在巴里河滩村两间土房,外加一大片羊圈的日子,以及带着乡亲的羊和草场走进吉仁公司,换来的另一个“活法儿”。

  那时候他还当着“村长”,靠着家里的五千多亩草场,几千只羊,日子算得富裕。后来搞“草畜平衡”羊群减了一半,再加上雇人放牧,年底到手就没几个钱了。尕金美德挑头成立了巴里河滩村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想在“减畜不减收”上找条路。因为资金薄,生产方式没有从根本上翻新,合作社的路走得并不轻松。

  五年前,县上扶持起来的吉仁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在距茶卡镇几十公里的大片草场上,建起了几千平方米的畜棚基地,挂起了牌子,把养殖、繁育、防疫、收购、冷藏、物流、营销“烩到了一口锅里”,并向村里的养殖合作社伸出了“热手”。

  从来都把羊群看成“吃饭本钱”的村民们,一想到把羊和草场交给吉仁公司,是不是“稳当”?有人心里在“打鼓”。尕金美德毕竟当了多年的村长,细心瞅着吉仁公司拼命打造“茶卡羊”的品牌,借助设在北京等大城市的“青海之窗”,把青海当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向外打,在当地只能低价销售的牛羊,在人家吉仁公司“赶”进内地大城市后,愣是让牛羊的“身价”翻了几倍——自己还等啥呢?尕金美德又领头带着自家的草场,赶着羊群,走进了吉仁饲养基地。身后,村里的乡亲们也络绎赶来。

  分羊数和草场亩数不同入股标准的协议签了下来。半年后,入股的村民便领到不等的丰稳“分红”。有的困难村民被返聘到基地继续放羊,一年下来从基地可领到十余万元工资。这一茬返聘的困难村民脱贫后,还掌握了科学养殖的技能,公司便把其他的困难户再招进基地,开始下一茬的“扶贫”。

  草畜平衡了,村民们的腰包鼓了。从草场和羊群中“解放”出来的村民们,一手端着吉仁公司的“稳当”饭碗,一手在茶卡镇或放心走到更远的地方,脚下踩出其他的路来。更多是搬到镇上当起了“城镇居民”。

  尕金美德时常对自己带头下的这“几步好棋”,小有得意。但他也深知,这“好棋”中有扶贫的“高手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