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语钱:古代的纪念币

14.12.2015  09:50

  青海藏家占华先生收藏了一些厌胜钱,也叫作压胜钱、押胜钱,民间俗称花钱、玩钱,它起源于西汉,直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这种钱其实是货币文化的一种衍生物,可以说是属于古代的纪念币。 占华先生收藏的花钱主要是清代的一些“吉语钱”,铸有福寿康宁、早生贵子连中三元、富贵长久、长命百岁等内容的吉利祝词。占华先生说,这种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多用于人们之间传递感情,寄托吉祥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占华先生说,包括吉语钱在内的花钱,是民俗民风的缩影,成为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版块,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古钱收藏者、古文化爱好者的眼光。

   寿星花钱: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这枚中间是圆孔的圆形铜质花钱直径5厘米,看起来包浆温润,铸造精良,正面图案是白发飘髯、额部隆起、一手捧灵芝,一手拄蟠龙拐杖的南极寿星,还有松枝、仙鹤、山石纹饰;背面环绕内环的是福寿康宁四个楷体大字,扩展到外圈是荷花、石榴、佛手、寿桃等纹饰,最外圈又有水波纹点缀装饰。两面图案整体布局美观大方,端庄大气。

  占华先生说,这枚花钱是清代所铸的吉语钱,“福寿康宁”是古代常见的祝颂语,意思是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正面图案寓意松鹤延年,寿比南山;背面图案中石榴、佛手、寿桃等寓意多子、多福、长寿。

  占华先生告诉我们,南极寿星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长寿之神,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老人星。汉族民间认为供奉这位神仙,可以让人健康长寿,这位神仙寄寓了民间追求长生的一种信仰。把寿星的形象铸成花钱,送给老人,就是表达把寿星送给老人,表达了祝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意愿。

  占华先生说,因为花钱不用于流通,因而它可以私铸,但只有那些有财力的富人,才有能力私铸花钱,因而花钱的材质一般都比较好;花钱的设计、创作也不受官方限制,创作者可以自由发挥,好的花钱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枚材质高、设计图案好的花钱,收藏价值会相对较高。

        魁星点斗花钱:佐证科举文化的实物

  这一枚铜质花钱,也是清代的,它的形状是实心圆形外加一个类似蝙蝠形状的外廓,一个圆孔打在外廓上面,可以方便绳子穿过。在古玩圈,把这种样子的花钱统称为挂花。

  在这枚花钱的正面有“一色杏花香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这样的古句,背面则是“魁星点斗”的图案,只见文昌魁星(也称文曲星),一手捧书,一手执笔,立于鳌首之上,似正欲阅尽天下大块文章,圈点题名。

  据占华先生介绍,正面的“一色杏花香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表达了古人参加科举殿试,中了状元后飞奔报捷的情态。这个句子来源于清早期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有一名叫作傅以渐的山东人,从小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后来在清朝廷开国后第一次殿试的时候,成为首科状元,得到顺治皇帝的器重。傅以渐曾经做过康熙的老师,他个头不高,还有点胖,因此不善骑马,善骑驴。顺治皇帝恩准他可以骑驴进出午门,有时年幼的康熙还给他赶驴。有一天,这个情形被顺治皇帝看见了,大笑不已,画了一幅《状元骑驴图》赐给傅以渐。画上题了一首诗:“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夕晖。 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驴如飞。”这原是宋代苏轼《题云龙山放鹤亭》的一首诗: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夕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顺治皇帝将原诗中“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巧妙地改为“一色杏花香十里,状元归去驴如飞”,跟傅以渐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后来文人墨客又把顺治皇帝的这个句子改成了“一色杏花香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并在民间铸造花钱,广为传播。

  这枚花钱背面的“魁星点斗”“独占熬头”图案,也是古代科举取士制度的生动写照。古人认为,谁梦见魁星,谁就能成为考场上的幸运者。在宋代就有魁星点斗的风俗,而在明清则开始大为流行,在清代每当有小孩儿出生,便有亲朋好友送来这样的花钱,挂在小孩帐前,用于祈求小孩能梦见魁星,将来能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当孩子长大成为书生时,便随身佩戴这枚花钱,以激励自己学业精进,考取功名。

  因而占华先生认为,这枚寄托古人祈求功名仕途的花钱,还是科举文化的实物佐证。

   精品花钱升值空间大

  占华先生收藏的这几枚吉语花钱以清代的居多,从现在钱币市场的花钱存量来看,西汉及宋代的花钱比较少见,明清的花钱多一些。占华先生说,在传统古钱收藏中,花钱曾经被认为不是正用品,价值不高,而受冷落。近年则由因花钱中的书法、绘画、工艺、材质、民俗特色等,所具有的观赏价值、文史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而花钱在古钱收藏中一枝独秀。

  随之而来的是花钱的经济价值也在悄然升温。占华先生说,花钱属于吉祥物,任何一件吉祥物得到人们的青睐,除了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之外,工艺是否精湛、表现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艺术观赏性等是花钱升值的重要条件,因而具备这些条件的花钱有很好的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