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区20名残疾人当上老板
青海新闻网讯 8月25日,承载着20名残疾人的期待,西宁市城西区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正式开市。20名残疾人将在这里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
20名小老板服务3000余人
城西区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位于西关大街贾小庄社区贾小巷48号,长47米,宽2米,项目总投资20余万元。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小老板们拿着自己谋生的家什就可开张做生意。
便民服务一条街周边居住人口较为集中,有1246户3000余名居民,选址在这里,残疾人老板不愁没有生意做。“还真别说,现在你想在家门口找个裁缝铺还真不容易。有了便民服务一条街,以后就方便多了。”得知家门口要开裁缝铺,贾小庄社区的居民王怡赶忙拿来儿子的牛仔裤改裤边。不仅可以改衣服,市民还可在街上买菜、买干果、买小灯具、小百货等,享受自行车修理、钉鞋、擦鞋、钟表修理等服务。
小街里生意忙
“老板,买几根葱,再买几个洋芋。”“老板,有没有12瓦的射灯。”“大姐,裤边做好没?”……25日,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一开业,老板们便忙得不亦乐乎。
“残疾人因为身体的缺陷,常常比较自卑和敏感。有时候我们觉得别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是一种怜悯,我们也会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而难受一整天,想得到尊重、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这个群体最大的愿望。”采访中,残疾人老板张大姐说。
张大姐以钉鞋为生。以前,张大姐都是在街边摆个小摊儿做生意,遇到下雨天,她只好待在家里。现在不一样了,搬到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后,张大姐有了自己的店铺,再也不用风吹雨淋了。
小街承载大梦想
马爱华是便民服务一条街上的老板之一。在马爱华的店铺里,一盏由他的团队组装的水晶灯被吊在屋顶。黄色的灯光让人倍感温暖,水晶般的串珠晶莹剔透。这盏灯无论做工还是外形都不比专卖店的差,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2012年,在城西区残联的帮助下,腿部残疾的马爱华开始自主创业。如今,凭借自己掌握的灯具组装和检测知识,马爱华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产业,可组装水晶灯、LED灯等小型灯具,还承包了西宁及周边县的一些灯具组装生意,并先后解决6名残疾人就业。
孙师傅是马爱华公司的员工之一。但和其他人不一样,孙师傅对薪水没有要求。不管马爱华给不给工资,孙师傅每天按时上班。孙师傅也是一名残疾人。退休后,由于行动不便,孙师傅的生活有些单调,他觉得很无聊。经西区残联牵线,孙师傅来到了马爱华的公司。“能不能挣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和其他残疾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双手,找到劳动的乐趣,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我现在觉得我们并没有拖累社会,反而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孙师傅爽朗的笑声里,传递出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