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监测显示青海湖生态呈“三增一减”向好态势

11.10.2016  17:09

  近期,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初步完成2016年度陆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主要包括水鸟监测、濒危物种-普氏原羚调查以及植被资源状况的调查。监测调查显示,在全省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向好,呈现出“三增一减”生态优化格局。

  “三增一减”具体表现为:2010年到2015年,青海湖湿地面积累计增加148.67平方公里,今年面积更是达到4436.98平方公里,水位达到3194.88米,比去年最高水位高了23厘米,为16年来之最;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种群、旗舰物种普氏原羚、黑颈鹤种群数量增加,植被生物量、覆盖度逐步增长,植被总覆盖度64%,其中优势种覆盖度34%;沙漠化土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41.75平方公里,生态效益显著。

  近年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开展水禽、珍稀濒危物种、植被资源监测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成了集监控视频系统、网络视频系统、监控视频管理应用系统为一体的监控网络系统;为了掌握夏候鸟的迁飞途径,与中科院等部门共同协作,采用候鸟携带GPS跟踪技术研究候鸟的迁飞规律,现已基本掌握了青海湖主要夏候鸟的迁徙路径;充分利用青海湖鸟类视频监控系统对青海湖夏候鸟集中繁殖地实时远程监控,开展青海湖禽流感疫源地重要候鸟的迁徙动态与预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通过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惠及当地群众,由当地政府机关和群众直接参与,聘请协管员作为保护与监测工作的管理方式,探索出群众参与保护区协同管理的有效工作机制。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科普教育工作。结合“爱鸟周”、“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主题活动,在环湖地区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及保护鸟类、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宣传活动。此外,不断优化资源、推进生态保护,制定了环湖资源监测巡查制度、年度综合监测方案、湿地监测规范、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初步构建了青海湖“水、土、气、生”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邢曼玉)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