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好人 引领风尚:“听到尕娃的一声‘妈妈’,就值了”
青海新闻网讯 6月30日,蒙蒙细雨中,湟中县共和镇新庄村一个简陋的庄廓院内,韩馥伊正在打扫院子。
1998年,韩馥伊带着不到两个月的女儿改嫁给了新庄村的安永贵。“当时,他是水电四局的职工,带着一个男孩,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人踏实、孩子也很听话。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不错。”韩馥伊回忆。2001年,丈夫安永贵买断工龄外出打工,日子还过得去。2006年,安永贵因为头晕去医院检查,患了尿毒症,这个陌生又可怕的病,让一家人陷入绝境。“两年不到,他就去世了,留下了我们孤儿寡母。同年,儿子安成鑫也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我当时都想投河自尽,我抱怨命运,一个幸福的家庭没了。”韩馥伊的声音很小,讲述着那一段经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儿子并非亲生,你只是后母,以后的日子还长哩。”这样的声音在韩馥伊的耳边时刻回荡着。“自从我嫁到这个家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他就是我的尕娃。”韩馥伊带着安成鑫四处求医。中医、西医都看了,一听说治病偏方,韩馥伊就悄悄上山寻找草药。“尕娃才32岁,这么年轻,我不能放弃。七年,没有一刻不想着尕娃好起来。”韩馥伊的坚定让人动容。
阴天,屋里很暗,但是几扇玻璃窗擦得明亮。安成鑫在西宁住院,韩馥伊在娘家西堡花园村做铜器挣钱,还时不时回来收拾院子,在她眼里,家就是这一家人的希望,她不能把这个家丢下。“尕娃爱吃我烙的馍馍,隔一段时间我就给他做。身体情况好时,他就回家,但是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韩馥伊烧着炉子,屋里暖洋洋的。她就是这样,想着孩子回来有一个温暖的家。
精瘦的她,干活麻利。坚强的背后,有着比同龄人苍老的面容。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她没有流下眼泪。“你没有想着离开这个家吗?”韩馥伊只是摇头。“只要听到尕娃的一句‘妈妈’,就值了。”韩馥伊盼望儿子康复,也盼望有幸福的生活。“最近,庄子上的人给我说了个偏方,听说很管用。我这两天得给尕娃做上送过去。”问及她的想法和愿望,韩馥伊这样答。
7月1日,在西宁市第五人民医院,韩馥伊按偏方中说的食材给安成鑫做了粥。在血液透析室见到安成鑫,病痛的折磨使他言语不清,他让母亲帮他按着抽筋的腿。看着孩子痛得满头大汗,韩馥伊悄悄哭泣。“我是不好的病,我想放弃,不想拖累妈妈和妹妹。可是,她们的每一句话、每一句鼓励都让我重拾信心。我舍不得她们。”安成鑫勉强地说。妹妹安馥英是当年那个还不到两个月的孩子,她是哥哥安成鑫最大的希望。“兄妹俩从小就好,相互心疼。得知哥哥病了之后,丫头说她要当个医生,不让这个病再带走哥哥。”韩馥伊说,当时安馥英还不到十岁。
吃着妈妈做的粥,还有他最爱吃的杂面馍馍,安成鑫笑着。“你最爱吃妈妈做的什么?”“都爱吃,只要是妈妈做的都爱吃。”当问及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安成鑫说就是等着周末妹妹来医院,一起说她学校的事情。说这句话时,安成鑫很幸福。“我不恨我的病,我得到的,我知足了。”安成鑫握着韩馥伊的手,红了眼圈。
四个小时的透析,安成鑫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韩馥伊守在孩子身边一刻也不敢离开。
★★记者手记★★
看着家里简单的家具、几扇明亮的窗,拿到医院的一碗粥和一块油饼。想着一个月5000多元的透析费用,还有足以压倒一家人的外债,韩馥伊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一家人已经超出了血缘的范围,用爱和奉献彼此照顾,也用坚强和信念彼此鼓励。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但是他们有着幸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