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玉树:水利惠民铸丰碑

17.11.2014  11:57

  秋日里,再次走进灾后重生的新玉树,驻足长江、黄河、澜沧江启源之地,感受和体味三江源头的沧桑巨变,其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民忧、惠民生、促发展的动人场景,莫不感人至深。

  穿城而过的巴塘河、扎西科河宛如两条洁白的哈达,掩映于鳞次栉比的各色建筑之间,给玉树市这座藏族风情浓郁的新城平添了许多迷人的风姿。徜徉在雪域格萨尔文化广场,但见远方的旅客、年青的情侣、健身的老人踟蹰在治理一新的扎曲河亲水平台,或拍照留念、或玩水嬉戏、或休闲散步……陶醉于高原新城的独特水景之中。作为三江源头、百川始祖,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丰沛的水资源在养育三江源区众多生灵的同时,也给生活在河流两岸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玉树州加大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和山洪沟道治理工程实施步伐,使全州重点城镇防洪标准得到很大提升,保障了全州防汛安全需求。

  在囊谦县香达镇巴米村,总投资为1820万元的香曲河治理工程正在加紧进行,县水利局副局长索江说:“这项工程治理河道12.23公里,可消除青土村、巴米村、东才西村和巴麦寺的防洪隐患!”在长江源头第一县——治多县加吉博洛镇,穿城而过的聂恰河曾经给这里带来不少麻烦。“2007年到2009年汛期,聂恰河连续三年发生洪水,河水冲出河道,涌进了街道……”治多县环保水利局副局长王晓琳介绍,“为了消除隐患,2010年县政府融资4000多万元对聂恰河两岸8公里河道进行了治理!”杂多县环保水利局局长梁文海介绍:“温群沟1号、2号防洪工程和然子1号沟等防洪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杂曲河、布旦河等河道治理也在加快进行,我们已经将县城周边7条沟道治理列入了‘十三五’规划,这些工程建设实施后杂多县城防洪基础薄弱的现状将得到极大改观!

  山高水长,这是三江源地区水资源丰沛的真实写照。但每当大地封冻、河流枯竭的冬季来临,广大牧区的人畜饮水往往十分困难。如今,行走在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的这块高天厚土之上,你会欣喜地发现, 解决人畜饮水的机井、管道、供水点遍布在移民社区、牧民庭院、草原深处,为藏族群众的生产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发挥着作用。

  在青山相依碧水萦绕的禅古新村,一道红底黄字的“禅古村永远铭记党恩感恩祖国”的标语分外醒目,诠释着全村群众对党和祖国的感恩之情。时值正午,村民囊赛正在院中接水准备午饭,“水一直用得好着哩,现在新房住上了……比原来方便多了,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囊赛脸上溢满了笑容。河道有防洪堤、沟道有排洪渠、每家有自来水……水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禅古新村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巴塘河谷,向世人展示着玉树重建的独特风姿。

  夕阳下的曲麻莱县城约改镇披了上一层金色的外衣,一项关乎2780多人饮水安全的人畜饮水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一座容积达500吨的蓄水池钢筋骨架正在紧张构筑,一道深达3米的管沟已经延伸到了七彩移民社区。据了解,仅在2014年,曲麻莱县就实施了约改镇游牧民定居饮水安全工程、约改镇移民饮水安全工程等多项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可使全县9530名群众在年内用上安全可靠的自来水。

  在玉树巴塘机场,映入眼帘的“绿色感恩、生态报国”八个大字分外醒目,向世人展示着三江源儿女怀抱感恩奋进之情,保护建设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在这块被誉为“江河之源”生态高地上,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长江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实施,使这里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清、彰显出勃勃的生机。

  连片成块的梯田里沉甸甸青稞穗低下了头、绿油油的油菜籽铺满了地……2011年实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使囊谦县香达镇前多村、前麦村、青土村等5村780公顷坡耕地变成了梯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沟沟里的泥少了、水多了、山青了,产量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县水务部门的宣传,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青土村书记桑多说。在治多县广袤的草原上,一道道网围栏封育区内,绿绒绒的优良牧草一望无垠铺向天迹。据王晓琳介绍,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预防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治多县完成围栏封育面积45平方公里、封育管护面积1100平方公里,并通过水土保持宣传、专项执法检查等工作,使得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形成社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水利事业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自2010地震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帮助下,玉树州水利工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玉树州水利局局长丁豪感慨地说。据统计,玉树灾后重建水利项目实施了人饮供水工程、防洪工程、水保设施工程、水文局及水资源监测工程、农田灌溉工程、水电工程、下游雨水排水工程及防汛设施115个项目,总投资达88639.3万元,是玉树建政至2009年各项水利事业投资总和的1.6倍。